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课程改革中 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宜宾晚报 2018-10-15 11:13 大字

“角色”这一概念,来源于戏剧,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如今,“角色”概念事实上已成为倡导科技整合的社会科学家们用以研究人类行为的一种重要的“连结”概念。一般认为,角色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体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从教育的发生来说,教育者不过是一种“工具”,受教育者应是教育的主人,这种比喻虽有失礼貌,但就教育关系而不是社会身份关系来说,情况正是如此;然而,现实的教育进程却常常表现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主宰,而受教育者继而成为教育者的“工具”。从体育课与智育教育课的教学形式来看,体育课要远远好于智育课,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不管教师讲得多好、讲得再细,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练习中去。表面上看,好像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传统的、单一的竞技运动教学模式,统领着我们的体育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着毫无兴趣的诸如铅球、小步跑、广播体操等内容,教师的教法也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法,起着一个传授技术动作的示范者的单一角色。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真理”,这样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的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学生发现、探究等活动,否认学生有自主发现、探索、掌握技能的能力,在教学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的活力,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终身体育习惯又何以能养成呢?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思想更新、角色转化要通过教学行为得以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就会应运而生,那么,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关系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单纯的动作示范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参与进来,心灵也要走进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运动,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在一节中学七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不仅利用情境教学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一条通往“森林动物园”的“崎岖惊险”的道路,还和孩子一起在道路上做游戏,当孩子要爬过一条长长的“坑道”时,有的孩子姿势太高,有的孩子又趴在了地上,当然不能胜利通过。老师不仅与孩子合作摆正姿势,还亲自一起爬了过去。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合作还应随着合作伙伴的改变而改变,中学生可以,大学生也同样可以。体育是一门尝试和体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和技能仅通过传承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亲身体验,在运动中、在过程中才能获取,而在活动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与学生合作,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更是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保护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平等的朋友关系为师生之间的交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唯有平等才能调动起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交流的流畅。此外,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指向性、参与性和交流性的三个维度得到整合。

二、谦虚的倾听者——“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没有错,只是带有某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运动项目成百上千,在常见运动项目上的全才,少之又少,加之我国的体育师资培训模式也是立足于某一专项的。面对学生不断提高的运动技术水平,面对学生不同项目兴趣爱好的要求,体育教师常常显得苍白无力,只好少教或不教。将自己善长的专业,一教到底的教师是占多数的,面对新规则、面对体育明星、面对传媒与网络,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在设计游戏,安排活动方式,运动量的大小,组织教学实施的同时,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谦虚倾听学生的意见,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手段。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专项型教师来讲,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三、真诚的赏识者——伯乐关系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引导孩子们逐步建立起一种清晰、明朗的评价观体系。什么地方好,好在哪里,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赞许和肯定,从而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自信心或成就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学习动力。例如,有一次我去观摩一所中学七年级的一堂体育课中,教师手里拿了许多“体育明星”卡片,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好的表现,老师就把这“体育明星”卡片送给该生。这种赏识孩子的方法,就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强化其优良行为。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教师做学生真诚的赏识者这一重要角色,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失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可是,赏识学生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也不能只对孩子的技术动作规范或单方面的优良行为进行奖赏,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优良行为的奖赏。新的课程要求不仅要重视预成性课程,也要重视生成性课程的突发出现。还是这位体育教师,当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体育明星”卡片掉了一张,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老师接了过来,又放在自己衣袋里,一言未发。这时,如果教师能赞许这位同学的行为,而奖赏他一张卡片,或者说声“谢谢”,那该多好啊。可令人费解的是,教师身上的卡片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谈着话,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扔掉了手上的这张卡片。乍看起来,新课程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为啥就那么难呢?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意识、创新潜能的好学生。

四、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唯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体育课堂中,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尊重,有发言权,有表现欲望,运用适度的夸张手法,进而完善学生独立、健康的个性倾向。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课堂上会出现许多“偶发事件”,只有认真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反复在实践中磨练,才能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才能生成出新的教育机制来,解决好一些技术或技艺性的问题。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工作的二级目标是培养具有终身体育习惯的潜质学生,体育课堂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玩,因势利导去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体育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充当好促进者的角色,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人的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

新闻推荐

神木交警严管危化车辆 排查事故路段

本报通讯员孟田王芳王佩报道近期,神木交管城区一中队、二中队采取教育宣传、路面管控等措施,保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