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不能让“出身论”损伤社会流动

济南时报 2018-09-20 14:36 大字

近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官网公布《2018年度拟接收境内院校应届毕业生情况公示》。绍兴文理学院一位外语系王同学,因与清华北大人大的10名硕博研究生同在“拟聘用名单”之列被推上风口浪尖。(9月19日《绍兴日报》)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越受求职者青睐的企业,招聘的门槛就越高。一些用人单位非“985”和“211”的毕业生不要,甚至对这些好学校进行了分层,不同的学历出身,意味着求职者将来拥有不同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

一个令求职者趋之若鹜的好工作,自然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那些有底气的好单位,难免会对一些求职者存在“傲慢与偏见”。在简历筛选环节,女生不要,非名校不要,成为一些企业的“潜规则”。许多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即使递出去了简历,也很少有参加笔试和面试的机会,为何?在他们看不到的角落里,简历被放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甚至被直接扔进垃圾桶。在教育分层中处于较低位置的绍兴文理学院,毕业生在求职一事上却实现了“逆袭”,不可避免会引发关注与争议。

当“出身越好,上的学校越好,将来找的工作越好”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许多人已经对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双非”地方院校已经失去了想象力。被“血统论”和“出身论”浸润的人们,信奉和认同“一考定终身”,只要在高考中失利,哪怕后面再努力,也永远不能翻身。

涉事公司近日回应,专业投资金融机构一般需要经济、金融类人才,学历必须要求硕士以上,而其他人员像行政文秘,学历要求是大专或本科,选用研究生反而是资源浪费。但岗位需求有差异,结果公布不能有差异,秉着全程公开、透明的态度,他们遂把招聘情况一并公布。这样的回应,从目前来看是合情合理的。

著名作家方方曾说,一个良好的社会,不能让少数精英和天才“一枝独秀”,而应该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要努力付出,就可以生活得更好。名校毕业生,并不见得人人都出色;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也不见得人人都没有出息。少一些“以学历论英雄”,多一些“一个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非名校生求职逆袭”才不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传奇。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这个世界更有生机与活力;名校毕业生也好,地方院校的毕业生也罢,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只有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资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用人单位改变用人评价标准,让更多人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说到底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情。 (杨朝清)

新闻推荐

庐江:快速破案赠旗致谢

8月28日10时许,一名车祸受害者家属将一面“人民卫士一心为民破案神速为民解忧”锦旗送到庐江交警手中,衷心感谢交警破案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