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0分”背后是对学术诚信的坚守
□汪昌莲
这两天,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苏湛“火了”,起因是他用文言文写了一封成绩公告。苏教授在公告中写道:“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而他“黜落”的方式是,给22位期末作品涉嫌抄袭的学生直接打了0分。苏教授的“严格”在网上引发讨论。
针对22名大学生的期末作品涉嫌抄袭,苏教授均给打了0分。有的网友表示老师“坚持原则”,有的网友则认为“太过较真”。殊不知,如果老师不较真,选修课就有变成“水课”的可能。更何况,大学生期末作品涉嫌抄袭,既是一种作弊行为,也是一种学术不端之举,老师打0分,并发“0分通报”,维护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彰显了学术精神,值得称道和推广。
而且,苏教授的做法也有法可循,根据《教育部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相关规定,学生一旦出现“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行为,就会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轻则被判定考试成绩无效,并受到纪律处分和信用惩戒;重则进行刑事处罚。可见,大学生期末作品涉嫌抄袭,后果很严重,老师打0分,等于是一种警告式的惩戒,并不为过。
近日,有关教授和学生涉及“抄袭”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如抄袭论文、抄袭试卷、抄袭作业、抄袭作品等等,严重刺痛了公众眼球。如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大学课程有“水分”,文凭可以靠“混”,现在已成为了一种普遍认知的共识。殊不知,大学不应该产业化地制造文凭持有者,而是人才的“孵化器”。大学生既然进了高校,就要认真完成学业。如果大学也把学术视作儿戏,充满了世俗交易,那么学问就会斯文扫地,知识的价值必然会一落千丈,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也是最近一个时期,人们为什么对一些学术骗子深恶痛绝的原因所在。在学术面前,都应该一视同仁,一切以知识水平为准,这应该是大学所固有的特质。
时下,许多用人单位只认学历不认人,只看证件不看能力,而且工资福利待遇与学历高低也是绝对成正比的,这就刺激了一些大学生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学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都应向“给抄袭作品打零分”的教师看齐,坚持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在执行教学制度和学业管理上,人人平等,不厚此薄彼;特别是,对于那些抱有混文凭病态心理的大学生,应从严监管,不能让他们的投机行为得逞。期待多一些像苏教授这样的严师,守住学术底线,扶正学术风气,为大学注入一股股清流,为国家和社会造就更多品学兼优的可用之才。
新闻推荐
通讯员王昌满记者莫小珊晚报讯“民警,我的钱包遗失在这家公司的前台大厅,麻烦你们出警处理。”14日下午,谢先生拨打报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