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作业 锻炼孩子还是折腾家长?
“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我也被逼成了手工达人”“孩子已经睡了,我和孩子他妈还在加班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三年级就要求孩子做PPT,幸好家里有大学生帮着做”……在社交平台上,家长们对亲子作业“雷人”“折腾”的吐槽并不鲜见。不过吐槽之余,家长们还是不得不亲力亲为、力求完美,以应对学校的检查和评比。
专家表示,一方面不应该把原本由老师承担的任务抛给家长,使家长变成半个老师;另一方面,“亲子作业”也不能让家长越俎代庖,从而失去教育意义。更关键的是,应最大程度减少“成人视角”的功利性评比,还“亲子作业”以儿童性、个性化。
1全城寻桑叶、蛋壳里绘画家长抱怨作业“太折腾”
“幼儿园要养蚕,让孩子都带些桑叶。还好小区其他家长有经验,在菜市场专门找到一家卖桑叶的,我奇怪地问:深圳市区也有人买这个吗?老板白我一眼,说全是学生交作业的。”
知乎上,一名深圳家长的回答虽然带着戏谑,却也引发诸多共鸣。“朋友圈里不仅有找桑叶的,还有找核桃树叶的,我们住在市中心,去哪里给孩子找?有时只能拜托老家的亲戚。”有家长跟帖道。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即便是淡季,学生养蚕套装在淘宝网上某网店的月销量也能轻易过千。
采访中,不少家长向半月谈记者谈起被家庭作业“折腾”的经历:
最费神———一名武汉家长写道:简单的画画或者材料方便的手工就不提了,“修桥盖房”等费神的作业也全是爹妈的活儿,比如会动的废旧纸箱机器人、筷子搭乌篷船或者房子、木工汽车、铁丝编织、树叶画等等。最崩溃是画过2次自制绘本,一次是家庭故事,一次是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画了快2个月,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全用来画画了!
最挑战———上海家长刘女士说,孩子二年级时,老师曾布置了一个在内部掏空的鸡蛋上绘画的作业,孩子根本无从下手。参照网上的方法,家人先用牙签在鸡蛋上戳了一个小洞,让蛋液慢慢流出,再将蛋壳洗净晾干,开始打底稿,作画。尽管小心翼翼,还是弄碎了3个鸡蛋,把孩子也急哭了。
最浪费———学校经常会布置环保主题相关的手工作业。有家长说,孩子第二天要带大可乐瓶、废弃的薯片包装去学校,家里没有,得去超市买,最后可乐和薯片都吃不掉,只好浪费;幼儿园要搞环保服装秀,家人用了几十个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做了条裙子,孩子穿上走了两圈也就没用了。“说是变废为宝,其实浪费不小。”
2比童真还是比“颜值”功利评比让孩子很受伤
全家齐上阵,好不容易完成了“亲子作业”,让孩子带去学校,没想到,在评比过程中,不少孩子和家长再一次“受伤”。
家长徐先生说,幼儿园的一次亲子活动中,老师要求父母和孩子用牛奶盒做一个机器人。
“我们特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不要对大人形成依赖,最后的作品虽然歪歪斜斜,但也符合要求,孩子也很有成就感。不想拿到班级里,在一堆精美的作品面前,我们的作品只拿到三等(实为最差)的评价。为此,孩子难过了好几天。”
正如家长坦言,像木工、机器人制作、编织等难度大又时间紧的手工作业,通常都由大人代劳,或者直接去网上购买。而在学校评比中,这类“精美”的作业却往往比真正的“儿童作品”得到更多青睐。“为什么在某些老师眼里,孩子自己辛苦做的作业,含金量还比不过大人代劳的?”有家长提出质疑。
对于让二、三年级孩子回家做PPT,一些家长更是无奈:“交上去的几乎都是‘家长作品\’,不知道这样的作业有多大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不少幼儿园及小学教师也清楚孩子作业由家长代劳的事实,但有时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参观、考评,也希望本校的孩子拿出最好的作品,展示良好的校园形象,而这类形式主义,着实给家长和孩子增加了不合理的负担。
与此同时,家长的攀比和焦虑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风气。“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无论是写字、数学、口语,还是手工创意DIY,都要争第一,使得本意是‘玩\’的作业也人为加码、越俎代庖,最终让整个环境都‘压力山大\’。”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李燕说。
3让手工作业回归“儿童视角”
相较于“甩包袱”式的手工作业,还是有不少学校的做法受到家长认可。家长倪女士说,孩子曾就读上海某公办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回家制作花灯,但幼儿园已经提前把制作花灯需要的材料准备好,让孩子们把材料包带回家,在家长的陪同和指导下,使用剪刀、胶水就能完成。不追求过度精致,更不鼓励购买高级花灯,孩子能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技能。
也有学校细致地把亲子作业的目的、锻炼孩子哪方面能力、希望家长如何在家里帮助孩子等细节提前向家长告知,对于最后作品则不做任何要求,使家长心里有底,也有效避免了家长过度参与,甚至“包办”作业。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表示,家长代劳孩子的手工,并不能使孩子得到锻炼。个别孩子还学会了炫耀自己父母制作的手工,更对其人格养成不利。
上海某公办幼儿园园长认为,教师确实应该加强作业设计,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布置他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但家长也要学会放手,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把自身角色定位在陪伴与合作上。
李燕表示,手工作业、亲子作业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帮助孩子养成动手探究的习惯。一方面要尊重个性,幼儿园和小学要避免用单一标准,作统一要求,鼓励家庭根据自身特点、孩子不同性格,拿出充满个性创意的作业;另一方面,过程比结果重要,不是“儿童视角”的手工作品,再精美也毫无意义,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改变评价方式,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育人价值导向。
据《半月谈》
■快评
布置“亲子作业”应少些折腾
“数1亿粒米”让家长感到崩溃,“调查自家房价走势”让没买房的家长难堪,连日来,几项“折腾”人的“亲子作业”引来很多吐槽。
布置“亲子作业”,本意应是让家长指导孩子、在共同完成的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若是选题不恰当、没有贴近性,“亲子作业”只会令人厌烦反感、成为硬着头皮应付的差事。啥是好的选题?至少不折腾,不脱离生活实际。像布置“数1亿粒米”,如果意在引导孩子算个大概理解“亿”的概念,本是很好的思维锻炼,而老师要求“1粒粒数”算怎么回事儿?布置“调查自家房价走势”,也应考虑到一些租房家长的苦衷。
“亲子作业”变了味,根本原因还是评价标准出了问题。用成人社会标准、商业标准来严格评判完成情况,家长们都怕自家孩子在评比中落后,纷纷越俎代庖、网购成品甚至弄虚造假。曾有家长抱怨,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牛奶盒机器人”不够整齐,评比名次不如家长代劳的作品;孩子自己制作的PPT没有章法,比不上家长用商业模板做出的成品……
要让“亲子作业”真正锻炼孩子能力、赢得家长理解,不妨少些无谓折腾、少些功利评比,尽可能回归天真童趣与教育初心,鼓励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特点,拿出体现个性创意与儿童视角的作品。
据《新华日报》
新闻推荐
每到开学季就特别想歌颂一番青春的美好。所以今天,八八要推荐一部弥漫着青春气息的剧。这部剧年轻到什么程度呢?拍摄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