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诈骗 守护我们的财富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事件令社会公众谈“虎”色变,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智能化、隐蔽性和多样化,使大家防不胜防,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下面,小编整理了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的常见方法、防范措施及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的小秘籍,帮您紧紧捂住“钱袋子”。
金融诈骗类型
网络盗刷之一:钓鱼网站类(伪基站)
伪基站诈骗手段:
1.群发伪基站短信;
2.诱骗客户进入图片中的界面填写资料;
3.诱骗客户输入银行发来的验证码;
4.钱被转移。
防范方法:
1.不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银行通常不会发送带链接的短信;
2.牢记常用网站的顶级域名,轻松判断钓鱼网站;
3.误点钓鱼网站,发现需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时,不要填写,立即退出;
网络盗刷之二:手机病毒植入
不法分子犯罪四步曲:
1.群发诱导短信;
2.屏蔽客户银行、支付宝等关键短信;
3.选择遗忘支付宝密码,利用拦截短信修改密码;
4.盗取支付宝等快捷支付账号进行盗刷。
防范方法:
1.不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即使是亲友发来的短信;
2.发现手机短信接收异常,尤其是银行发送的交易短信,要立即联系银行、通讯运营商查证;
3.发现手机有病毒,立即联系厂家维修。
网络盗刷之三:简单密码被直接攻击
防范方法:
1.不要设置简单密码;
2.定期修改密码。
电信诈骗:购买个人信息+电话诈骗=诱骗汇款
防范方法:坚持“三不”原则
1.不轻信。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假冒银行、电信运营商或警方的名义向受害者拨打电话,谎称受害者的银行卡在某处消费或涉及案件,通过电话诱骗受害者进行转账操作。
2.不透露。询问卡号、询问卡片有效期、询问卡片背面的安全码、询问短信交易验证码、询问密码等绝不透漏。
3.不转账。
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或通过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支付系统以及其他系统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
1.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3.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4.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例如“仅供**用”,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5.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6.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警惕向您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及电子邮件,在任何情况下,法院、警方都不会要求您告知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如遇到此类情况,应予以拒绝,必要时立即报警。
7.为手机安装有效的安全保护软件,不要在社交平台上随意接收别人发来的图片、二维码、链接和APP,以防手机被木马病毒入侵。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手机短信中的校验码、验证码等交易密码。银行和支付平台客服绝不会向用户索取账户密码、短信校验码。
8.要在可靠WiFi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支付,网购付款时使用正规工具,不要随意点击卖家发来的任何“付款链接”。
新闻推荐
小伙误入传销窝为逃离勒死监工 检方认为张某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辩护律师称是正当防卫
“小伙陷传销窝为逃离勒死监工”案引发舆论关注。近日,针对此案云南省检察院发布通报称,已指派专人赴楚雄州指导办案,确保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