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蓝“精灵”,选择用温暖的书信,滋润那片孤寂的心灵—— 10302名留守儿童,成长在书信中
通信大使与留守儿童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8月31日,民政部公布,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与2016年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余人相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下降22.9%。
人数虽有所下降,但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家庭经济困难等多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仍困扰着全社会。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2017年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指出,67.8%的留守儿童有“学习成绩明显退步”的经历;一年与父母都没有见面以及一年与父母没有联系或者只联系1到2次的留守儿童,其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留守儿童。
697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动着很多人的心。一群蓝“精灵”,选择用温暖的书信,陪伴留守儿童成长,滋润他们的心灵。这群人把这称为“蓝信封”行动。
2012年底,“蓝信封”正式登记注册为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截至目前,已有来自634个高校的10302名通信大使,通过10万封手写书信,与130个学校的10302名留守儿童一同书写着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
寻找“蓝”朋友
2008年,湖南某县的一名留守儿童自杀,留下一封遗书:“我好想爸爸妈妈,你们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
远在广州中山大学的在校生周文华听闻此事,很是触动,“我第一次知道,留守儿童所经受的痛苦是如此难以忍受。因为对父母的过度思念,他竟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得知此事之前,周文华就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他曾在网络上安慰和开解心情不好的网友,10年的版主生涯留下了80万字。听到留守儿童的事情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用熟悉的写信方式去帮助他们。
随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对一通信的想法,很快付诸行动。2008年,“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项目”成立,并入围一项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的全国30强,获得了启动资金。2012年,已从学校毕业的周文华放弃了高薪的工作,重新回到公益中,并将“蓝信封”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很多人不理解。周文华说:“我觉得帮助他人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比追求金钱和物质更加让人满足。”
从此,关爱留守儿童成了他奋斗的事业。现在,每一位想要参与“蓝信封”行动的“蓝”朋友,都要经过网申、笔试、面试等环节方可成为通信大使。留守儿童通过所在的村庄、学校自愿报名,然后由当地老师推荐。通信大使与留守儿童每月至少通信一次,一共通信3个学期,之后则是自由通信,一直到初中三年级。
今年9月9日,第22届通信大使招募开始了。开放报名两小时,就有2000多人报名。越来越多的人像周文华一样,以笔为器,用温柔细腻的文字帮助着留守儿童。
“姐姐,你送的草发芽了”
“姐姐送我的糖真甜,心里更甜,而且我还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了糖”“打开信封,又看到姐姐熟悉的字,仿佛就像你面对面跟我聊天一样”“姐姐舍不得我,我太感动了,我也舍不得姐姐”……
面对记者的采访,广东的大三学生七七(化名)再次翻开了她与湖南一位13岁留守儿童的通信记录。“每一封信我都小心翼翼地珍藏在铁盒内。现在再次读起,通信期间的故事历历在目。”
一年前,七七成为一名通信大使,在“蓝信封”的安排下,她与女孩成为通信对象。“最初接到任务的时候,还是很期待,因为自己很喜欢写信,一笔一画才有情义,落笔前都要深思熟虑,写出的文字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女孩喜欢和七七分享校园里的故事,七七也与她描绘着乡村外面的大千世界。
但随着与留守儿童交流的深入,七七才发觉,通信并非写信那么简单。与七七通信的女孩,她爸妈也在广东打工,他们总说等孩子放假了,就带她去天河公园看一看。
天河公园就在女孩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她觉得公园就是广东,是有爸爸妈妈的地方。”每次通信,女孩总是希望七七可以帮忙,让她看一看天河公园的样子。
因为期末考试的缘故,七七只是答应了女孩的请求,但却没有付诸实践。一个月过去了,女孩期待的风景始终未能如期而至。在与七七的一次QQ聊天中,女孩说了句“知道你很忙。呵呵。”
看到屏幕上闪烁的话语,七七的心突然一紧。“没有帮助孩子实现愿望,我很自责。”
第二天,七七赶往天河公园拍了几张照片,随信一同寄给了女孩并向女孩道歉。此后,每次寄信,七七都会为她挑选一份小礼物。有糖果、贴画还有种子。“他们需要陪伴与倾诉,我们不能替代父母的爱,却能给他们带去温暖。而自己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疏忽,可能就会给敏感的他们带去更大的伤害。”
2018年寒假,女孩终于来到了广州,爸妈带她去了梦寐以求的天河公园。“姐姐,我看到了天河公园。你送的草发芽了,真的很绿。姐姐,以后你可以陪我逛天河公园吗?”
将温暖传递下去
“他走之前,我一直很听话。最爱的人走了,没人管我,我就很叛逆。可是,多想有个人照顾我”“原来,当他女儿那么难,真的很想逃离,即便一个人在街头冻死饿死,也不要再回这个家”……
翻开“蓝信封”项目组编写的《爱我,请理解我——中国留守儿童书信访谈录》,许多留守儿童的只言片语中,远离父母的孤独随处可见。苏玲也曾是其中的一位。留守家乡,小时候的苏玲“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
2012年,“蓝信封”来到了苏玲的家乡。当时读初一的她并未参加,直到班级同学收到了第一封来自通信大使的信,看到同学在他们的陪伴下日渐快乐,苏玲才与“蓝信封”行动取得了联系。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苏玲的心中有很多想说的话却无从说起。“感觉自己很渺小,很无助,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一收到第一封信时,苏玲反复阅读,小心呵护,随身携带。“从来没有人给我写过信,我很开心也有些不知所措。怀揣着信封才能真切感知到,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人在关心着我。”
于是,等待“蓝信封”成为她每月最期待的事情。如今,6年过去了,“蓝信封”行动中,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已经长大。回忆起最初通信的时光,电话那头的苏玲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初中,天真与幸福透过话筒传递了出来。
通信持续了3年,高中时中止了一段时间。通信的3年,改变了苏玲,让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因为曾经的通信大使在广州上学,对于广州,她已幻想过千遍万遍。高考填报志愿时,苏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广州。进入大学,她一直在网上搜寻“蓝信封”的信息,并以召集人的身份重新回归“蓝信封”的大家庭。
“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苏玲说,“当年别人用爱温暖了我的世界,现在我要将这份爱延续下去,继续温暖更多的人。”
新闻推荐
武大毕业生失联11年回家泪跪父母 看了报道才发现他们这么老了…… 回家告别过去 陪陪父母,重新开始
回家见到父亲,黄建国扑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黄建国(右)和哥哥看完老宅后回家母亲心疼酒精过敏的黄建国他的心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