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认真围观“高考答题卡调包案”,我们能看到什么?

济南时报 2018-08-13 14:56 大字

第一季剧终,再捍公正信仰

近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有了最终结果。8月11日,河南省纪委监察委通报称,经全面调阅审核4名考生的答题卡运转视频监控资料,认真查阅和比对4名考生的试卷原件、答题卡原件和扫描件,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通报还回应了一个细节问题:答题卡上的涂写,也是考生自己所为。(8月12日《北京青年报》)

这件事情的发生,最起码有着三层警示意义。一是就高考而言。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机会如何多元,因其具有的信仰意义,高考作为国家最重要考试之一的基础作用从来没有动摇,未来也很难得到动摇。于个人,可以看淡;于社会,不要唱衰。这么多人参加高考、相信高考,这是时代幸事。

二是就公正而言。整个社会对于高考公正有着压倒一切的要求,有谁敢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动手脚,势必成为全民公敌。在这方面,千万不要怀疑民众的决心,不要触碰民众的底线。这些年来,围绕高考公正一直有着很多传说,这一事件刷屏也与传说有关。需要提醒,随着技术的发展、制度的完善,破坏高考公正性的发现机率大大提升,正在从偶然性无限逼近必然性,谁侥幸必不幸。

三是就回应而言。不要害怕公众怀疑,高考公正就是在回应质疑中得到体现和巩固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既然没有问题,又怕什么怀疑?如果存在问题,又怎能拒绝怀疑?正如现在,有关方面的调查得到了点赞。高考就是在捍卫公正中前行,高考公正就是在直面怀疑中巩固的。

从这意义上说,“答题卡调包”并非一场闹剧,不能将其当成闹剧来看,最起码舆论围观是认真的,并非出于一种“闹剧心理”。如果能够从中读出民意,进一步提升对高考、公正和怀疑的认识,那么“答题卡调包”就会写进高考历史,就具有正向意义。(毛建国)

第二季开启,谁该坐不住了

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持续发酵,日前,有网友指出涉事考生之一,郑州一中的苏同学发表的论文涉嫌抄袭,针对舆论质疑,苏父竟表示“天下论文一大抄”;而除了苏同学外,该校另外四名同学通过自主招生的论文也有抄袭嫌疑,目前,纪委和调查组已到学校展开调查。(8月12日观察者网)

有好奇的网友在知网搜索“郑州市第一中学”,结果大吃一惊,“该校师生的论文覆盖学科之广,内容之深,实在令人咋舌,仔细看了看,再仔细一搜索,发现该校多名发表论文的学生都能跟自主招生扯上关系”。

虽然我们相信“有志不在年高”、不排除中学生也能出“科研成果”,但常识告诉我们,搞科研既需要天分,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同时还须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高中生发表专业论文,到底是佳话还是作假?一方面,需要当事人能够出示更多证据自证清白,比如论文草稿、修改稿等原始材料;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及涉事大学也应对此展开调查,如果其中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的行为,必须依规依法做出处理,否则不足以维护大学自主招生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学术风气。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为了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或者对于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照顾,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模式。不过,如果自主招生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有效的监督,就很容易跑偏,催生千奇百怪的造假现象,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论文就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高考调包案”发展到对学生论文造假的质疑,再次揭开了自主招生领域的某些盖子,将某些潜规则和丑陋现象暴露在阳光之下。不能由此完全否定自主招生的积极意义,否则未免有因噎废食之嫌。但进一步改进自主招生制度,细化标准、完善监督,实属当务之急。特别是要引入全社会的监督,让自主招生更加公开透明起来,扫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和弄虚作假的空间。 (乔志峰)

新闻推荐

牟平警方查获盗采海沙案

晨报讯(YMG记者滕新书通讯员王辉摄影报道)8月7日22时许,牟平蛤堆后边防派出所民警在辖区里蹦岛附近巡逻时,发现一辆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