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以房养老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山东商报 2018-08-13 09:30 大字

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提出鼓励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业务开展并不理想。截至今年6月底,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共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

应该说,从政策设计上看,“以房养老”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尤其是“以房养老”试点的一经推出,即迎来社会一片叫好之声,试点城市也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政策为何“叫好不叫座”?不外乎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是“以房养老”政策尚缺少科学、规范、法治化的操作范本和模板,整体可信度还比较低。比如,试点省市都在自己探索实践,而众多老年人对这一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安全性吃不准,再加上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保险业来说,业务涉及房地产、金融、财税、司法等多个领域,其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策基础较为薄弱,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管控难度较大,以及难以盈利的环境下,无论是老年人还是保险企业,都存在着不少的后顾之忧,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其二是受家庭因素的制约,一些老年人对自己的房产处置并非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比如,大多数老年人的儿女健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的房子最终是要留给子女的。由于受制于儿女的意见,在“以房养老”的问题上,一些老年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近年来,一些打着“以房养老”旗号的诈骗团伙频繁作案,尤其是利用不法手段骗取老人房产的案件屡屡发生,并且媒体多有报道,使得众多老年人对“以房养老”望而却步,害怕不慎掉进“以房养老”的陷阱。这说明,目前“以房养老”的正面信息不足,负面信息很大,从而影响到了老年人对“以房养老”政策的判断和意愿。

“以房养老”的好事要做好,关键是政策制度设计要完美,要尽快将“以房养老”的服务模式标准化和精细化,提高其可信度。只有让老年人对“以房养老”感到放心、安心并且得实惠,同时又让保险行业有效益,还防止不法分子从中浑水摸鱼,这养的“以房养老”才能得到众多老年人的青睐。唐卫毅

新闻推荐

古楼街道严把安全生产关李潇雯 刘萍

古楼讯为全面贯彻落实7月27日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属地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加强领导干部带队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