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大,重量沉,只能平铺不能卷曲 “必须让皮画卷起来”
曾经一幅代表内蒙古献礼的作品需要6名身材魁梧的人合作才能抬上舞台。那一刻陈小燕意识到,要想让民族文化走得更远,必须进行技术革新与突破,“必须让皮画卷起来!”
陈小燕是苏鲁锭皮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已经与皮画打交道12个年头的她已经拥有3项国家专利。蒙古族皮画艺术是植根于草原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袤草原,凝聚着草原人民的聪明智慧,极具民族特色的造型艺术。但是传统皮画在漫长的发展中始终存在着局限性,面积大、重量沉,只能平铺不能卷曲,着实不易携带。
把皮革变成工艺品,已经并非易事,再加上要进行技术上的突破,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仅在选择原料方面,就大有文章。皮面既要柔软,又不能失去纤维韧性,更不能有丝毫伤痕。在皮画创作过程中,需要融合鞣制、打版、绘画、雕刻、染色、打孔、抛光、打磨、半浮雕凹凸处理等多种艺术及工艺手法,再加上压痕揉色、绘制定型、编缝起鼓、填充塑形等工序,粗略计算,一件皮画需要经过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陈小燕说:“在创作的半年中,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说过放弃。可能就是出于一个信念吧,蒙元文化产品要走出去,要让全国乃至全世界喜爱它的人都能顺利把它带走。”
当大型皮轴画《天骄图》创作完成时,大家喜极而泣。“这可是皮画史上第一张能卷起来的作品!皮画再也不需要‘负重前行\’啦!”参与创作的创新工作室成员激动地表述着。
在苏鲁锭的品牌墙上,艺术地呈现着“活态传承”“生态保护”“民族”“创意”等词汇。“传承和创新一直都是我们的核心词。”陈小燕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代人之间都会有一种记忆隔离。传统工艺要想真正传承下去,就得创新,打破这种隔离。”
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研学旅游”的设想。陈小燕找到了知音,她大胆地提出:皮画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于是,苏鲁锭职工创新工作室经过策划研究,于2014年创造性地将设计开发的皮画、皮雕作品标准化,形成研学旅游、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活动。在120分钟的培训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并实践蒙古包、勒勒车、蒙古皮画、蒙古服饰的制作技艺,参观地上可视化工厂、地下草原工艺发展史,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的冲击,享受民族文化的奇趣。
活动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区内中小学生的广泛参与。截至目前,苏鲁锭职工创新工作室已接待5万多名中小学生。在陈小燕看来,教育界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因此,陈小燕汇总内蒙古民族皮革艺术的创意设计、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编制系列教材,开展走入校园做讲座、青年教师实践传承培训、大学生孵化基地等项目。“‘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属于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走出深巷,让大众了解它,接受它。”陈小燕说。
2011年,陈小燕带领苏鲁锭职工创新工作室设计的《梦回远古》皮雕艺术花瓶获得国家旅游局“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金奖”;2015年,《阴山岩语》箱包系列再度荣获金奖;2017年,首次以宗教文化为主题创作的《佛心》系列皮雕艺术箱包,又一次斩获该奖项。
作为中国十强旅游商品设计师、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的陈小燕最在意的还是如何把皮画这项非遗传承的更好。“对于创新工作室而言,穷其一生的追求就是用创新性的技术赋予工艺品灵性与魅力,讲好游牧故事,阐述好内蒙古特色,把民族符号传播到世界各地。”陈小燕说。
新闻推荐
渠道堵塞,五旬老站长渠水里掏垃圾 网友点赞石门人敬业精神,传递满满正能量
本报通讯员喻东平近日,市石门灌区南干渠上的一处明涵被大量生活垃圾及树枝堵死,渠道无法行水。灌区管理站即将退休的老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