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海外游学的“初心与远方”
立秋过后,暑期过半,中国的海外游学市场热度不减。剑桥的康河畔,哈佛的校园里,甚至北极圈内的游轮上,都不乏中国孩子成群结队的身影。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作为一种时尚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海外游学已然成为一些城市学生的“必修课”,也成为市场规模数百亿元人民币的庞大产业。
然而,海外游学热折射出的一些问题也发人深省:许多父母陷入“起跑线上的焦虑”;一些孩子滋生“集邮式”攀比心态;游而不学、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正在远离教育本真,坠入“空心化”陷阱。
透过喧嚣和热闹,如何充分体现游学价值,在追寻远方的同时找回教育的初心,带给孩子真正的成长,值得深思。
如今市场上的游学产品名目繁多,似乎成了神话里的宝葫芦,什么都能往里装:拜访名校,留学预热;交换项目,异域体验;语言学习,提高沟通能力;营地教育,培养领导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项目游而不学,只在普通旅游产品上打上“游学”标签,价格立即水涨船高;一些项目走 “奢华路线”,吃大餐,住豪华酒店,甚至安排奢侈购物,完全复制成人游“套路”;一些项目以体验名校、提高语言为幌子,实际上就是带孩子转转校园、跟外国人聊聊天;一些组织机构资质堪忧,项目设计粗糙,隐含安全风险……各种项目良莠不齐,游学乱象令人担忧。而家长即便感觉“被坑”,也很难维权。
其实,游学的目的在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真正的游学应该包含多元教育元素,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或研究课题,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欧美国家成熟的营地教育传统、研修游学机制,目光聚焦于帮助孩子打开眼界、提高素质,而非钻进钱眼里。
海外游学“虚火”不退,主要是商家抓住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就像一位妈妈所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国外游学,自己孩子不去会让人看不起。钱不够,想法凑。
为了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了比学习成绩,还要拼个人才艺、文化视野、海外经历。只顾花钱、不计成果、跟风攀比的观念下,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教育产品从来不缺买单者。
因此,海外游学初衷虽好,也要按需而行、量力而为。作为家长,应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和孩子兴趣爱好,选择适合方案,切莫盲目跟风。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审核、规范引导,维护消费者权益。游学组织机构则要增强专业性和责任心,提升游学“含金量”。
古人云: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不论游历国内名校还是拜访海外学府,都应回归教育本源,莫忘“初心与远方”,方能在交流中融汇东西,积累自信,涤荡心灵,获得成长的精神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文登8月8日讯(通讯员宋英红)7月30日,8月1日,8月2日……连续多日文登全网用电负荷及用电量迅速拉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