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勿让“伪创新”阻碍真创新

安徽日报 2018-08-07 11:19 大字

■ 韩小乔

据《半月谈》报道,近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常林集团因涉嫌项目空转、科研造假备受舆论关注。近年来,一些企业披着高科技和创新的外衣、行欺骗之实的“伪创新”乱象时有发生。

现实中,有的企业每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请“枪手”代写及购买缺少技术含金量的“弱专利”;有的将一项技术发明放在十个不同应用场景,分开申报,便有了十项专利;有的干脆“拿来主义”,直接将他人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被业内戏称为“贴牌式创新”。显然,这些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拼专利、比论文,无视自身发展需求,也不在乎产品能否产业化。一位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企业95%以上的专利就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产业化。 ”

以“伪创新”“弱专利”冒充技术进步,无非因为利益驱动,企业浮躁,一心想挣快钱。夸大创新的“数字成绩”,是需要专利“傍身”来申报项目,以便套取国家创新政策资金;炒作假需求,造假专利成果转化率和产品销量,是利用重视创新的社会心态,为自己“贴金”以吸引更多市场投资及订单。不少企业在一味追求做大规模中迷失了方向,以为依靠资本的推动,靠砸钱就可以轻松进入一个全新领域。 “伪创新”让所谓的核心技术与创新成果“中看不中用”,不仅消耗大量资源,让相关政策大打折扣,也打击了埋头苦干的创新者的积极性,更干扰了行业秩序,阻碍了真创新的脚步,拉低了全社会的创新水平。

“伪创新”大行其道,除了企业急功近利,还与监管缺失有关。虽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复审时,都明确要求申报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但由于审核形式以纸质申报材料为主,缺少实地实物多方校验,创新投机行为能够蒙混过关,甚至一些黑中介凭借特殊关系,从中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投机取巧。难怪有人说:“只要文本写得好,专利一般跑不了。 ”创新资金审核不严、项目评审走形式等问题不解决,企业将陷入弄虚作假、相互攀比的怪圈,“数字冲动”只会愈演愈烈。

让企业以满足需求为基础展开创新活动,关键在于营造去伪存真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一方面,监管部门必须在审核申请上严格把关,建立科学评判的专利遴选机制,防止各类鼓励创新的政策被“伪创新”利用,让打歪主意的企业无空可钻;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各类以创新为名的违法违规活动,让“伪创新”无处遁形,倒逼企业重视专利的实际价值。

创新,是为了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为了套取政策资金、进行自我包装和玩资本游戏。创新是一个漫长过程,唯有不懈摸索和积累,正视创新的难度和高失败率,建立起科学的创新管理体系,才能避免 “伪创新”的产生。大浪淘沙之后,那些拥有持续创新能力、脚踏实地搞研发的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闻推荐

长沙317路公交车上抓到“人贩子”?警方核查是亲妈

“一个快2岁的小男孩被人贩子拐卖,中年妇女人贩子已在人民东路大润发门口的317路公交车上抓获,目前寻找小孩子家长信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