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自我“山寨”未必能自我“防御” ■画里有话

黄海晨报 2018-08-07 07:15 大字

文/冯海宁 图/黎青

“雷碧”“小白兔”“老干爹”“阿里爸爸”“辛巴克”……为了防止别人恶意抢注相同、近似商标,很多知名企业在商标注册上“山寨”了自己。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指出,“防御性”商标注册是大企业的常见做法,“知名品牌这么做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未来的口水战甚至法律战。”(据《北京青年报》)

如果不去“山寨”自己的商标,大企业产品在市场上遭遇“山寨”商品的冲击,品牌形象、价格体系等都会深受影响。对此,知名企业应主动出击,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山寨”商品经营者付出代价。知名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形成打击“山寨”商标联盟,建立相关基金,组建专业队伍。

“山寨”品牌泛滥还与商标审批体制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去年有关部门发出通知称,以诚实信用为原则完善确权机制,在异议、评审等环节加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但是实际效果有限,在法律上需进一步完善。无论知名企业、零售商,还是商标审批部门、立法机关,对“山寨”商标现象既要“防御”也要“进攻”,只有攻防兼备才能保护知名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专注力:时代稀缺的资源

○赵强专注力,按照字面的解释,是说一个人在某件事情或者事物中的专心注意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个人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反之,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