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别把后发优势“作”成后发劣势
□钟生
标题里的“作”,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作”。拼多多购物平台涉嫌销售侵权假冒商品,正被调查。真相尚需等待,但不难达成价值共识:购物平台不能沦为山寨厂商赖以生存的温床,否则伤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会透支平台声誉。野蛮生长不是错,但不能飙车。赢得信赖,须守住底线,不碰红线。
确实,拼多多的发展和变现速度非常快,堪称“拼多多奇迹”和“拼多多速度”,可野蛮生长的同时却没有守好作为商人的规范底线,一上市就受到了“舆论报应”。有人说,拼多多的假货里藏着最真实的中国,我并不认同这个评论,中国人对品质的追求已经越来越高,中国不是假货的天堂,这一波对拼多多的舆论质疑,表明了国人对假货越来越低的容忍度。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所表明的,中国人正在超越低权利低品质的生存需求,越来越重视权利和品质,拼多多对消费者的“算法”真的算错了。
其实,消费者和舆论对拼多多平台上假货的批评一直存在,并不是上市后才有。可这种批评似乎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拼多多也许想借助上市来冲喜,借助这个“大喜事”来抵消和对冲那些负面的声音,可因为问题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你上市就可以“冲”掉,甚至因为“上市”而更加尖锐地暴露出来。上市不是遮羞布,而是一种阳光的象征,上市公司更应该公开透明,更应该用道德血液向投资者表明对自身的投资价值。舆论和公众对一个上市公司的要求更高,你不能一边用假货坑消费者,一边还在股市上圈钱坑股民,这是双重的坑。
拼多多应该正视这种舆论期待,而不要觉得好像这是谁在“整”自己。这也正是公众最抵触的地方,这一波的质疑中,这家企业似乎没有表现出诚恳,而是用舆论战的心态来看待,他们只是把这波质疑看成是“舆情”,而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拼多多CEO辩称:“淘宝吃过的苦,拼多多都躲不过。”言外之意很明显,有些公司当年不也是靠各种山寨假冒产品获取用户野蛮生长起来的吗?他们做得,我们就做不得?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应有的态度,假货就是假货,山寨就是山寨,既然存在,就应该去面对。中国电商过去确实也深受假冒伪劣的指控,这样的指控也使电商身上带着一种道德原罪。但后来很多电商意识到了问题,开始了有意识地治理,重塑电商的形象,人大代表也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集体向假货开战,正是这种努力,使电商摆脱了假货的原罪。
作为后起的黑马,拼多多应该有后发优势。但拼多多似乎没有利用这种后发优势,而是生生地作成了后发劣势。拼多多虽然迅速复制了电商的模式,精准定位了消费者,获得了市场份额,但急于变现,没有在制度和规范上跟上,留下了很多隐患。不知道这一次上市后的质疑潮,能不能让拼多多看到后发劣势,而去补上这一课。
新闻推荐
湖南省衡阳县检察院近日以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开设赌场罪,故意伤害罪,贩卖毒品罪,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