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负军旅情
□龙玉纯
每个人都走在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的人生之路完全是自己选择的,至今无怨无悔。1989年3月,我选择用一种体面的方式,告别了对我高考寄予厚望的老师和父母,“逃离”了贫困的家乡。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着红色的入伍通知书,背着那一大包书和简单的行李,出现在家中父母面前时,他们顿时惊讶得不知所措。事先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自己就做主在学校报名参了军,连充满希望的高考也不参加了,这是他们心目中平常很听话的孩子的所作所为吗?也难怪父母当时会目瞪口呆。对我的选择父母没有责怪,毕竟通知书上写得很清楚,两天后我就要穿上军装远行。母亲默默地为我收起书和行李,父亲翻来覆去地看着我的入伍通知书,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去当兵保卫国家,没什么错!”
走前的那天晚上,父亲认真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孩子,你也快十八岁了,又在县城上了差不多三年高中,应该懂事了,父母尊重你的选择,我们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要急着去参军呢?参加完今年高考明年再去也不迟。”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我们这里太穷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还有哪一个地方像我们这里一样现在一不通电、二不通公路的?看着别的地方越来越富裕,农民生活越来越好,我就越想离开这里。爸爸您是村支部书记,怎么就没有一点紧迫感呢?您不是常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大学校吗?所以我要去当兵,我的青春我做主!”父亲说:“那好,希望你到部队后好好工作,加强学习,弄点真本领回来。”我回答说:“你们放心吧,不在部队搞出点名堂,我是不会回来的!”
就这样,带着父母的叮嘱和担心,我满怀雄心壮志一路小跑,出逃似的离开了家乡,跨进了部队的大门,成为驻广东特区某部火红木棉花下的一名哨兵。野战部队的生活是紧张艰苦的,也是幸福快乐的,连队兵爱官、官爱兵,不怕苦、不怕累,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在军队优良传统的哺育下我健康成长。努力地工作与学习,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与培养,一年多以后,我被选中参加全军军校招生统考,最终我以良好的军事素质与优异的文化成绩,考上了军内一所有名的学院。
四年的军校生活,我每月都给家里写信,告诉父母我在军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要他们放心。家里的来信很少,每次写信他们都要反复嘱咐,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军校毕业命令一宣布,我就迫不及待地赶往火车站,我要回家!离家快六年了,那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变得怎样了呢?
第二天一早出发。一路上的风景让我感慨不已,省城到我们县城的路变成了高速公路,县城到我们镇的沙石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旁低矮的平房全部变成了漂亮的楼房……车进山后,我更是欣喜不已,镇上到我们村的路是一条崭新的水泥马路,山坡上树木郁郁葱葱,田地中庄稼丰收在望,茅屋不见踪影了,只见到处都是新楼房……车一直开到我家楼下,父母和邻居们见车里走出的人是我和堂兄,都激动得大喊:来了贵客啦!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父亲的头发白了好多,妈妈说是这几年累的,邻居说是为村里的事操心太多了。父亲说白了点头发也值得,现在电通了,路通了,电话电视也有了,新房子也建了,大家生活变样了,归根到底,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好!
短暂的家庭团聚给了我继续赶路的力量,在家休息三天后我便向分配的单位———驻鄂西北大山深处的某部出发。没想到这是一个与有着野人传说的神农架只有咫尺之遥的地方,我们的革命前辈贺龙元帅曾率部在这里进行过浴血战斗并建立了红色政权。这里山连着山岭推着岭,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现在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许正是由于有这些客观原因,我成为这支部队的一员以后惊讶发现,这里的官兵们不但没有怨天尤人的情绪,而且大都不怕苦非常爱学习。可能艰难困苦真是文学近亲的缘故,这里有许多官兵是文学爱好者,他们在工作训练之余便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读书写作上,有的写新闻报道,有的写诗歌散文,有的专门写小说,还有的兴致所致什么都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来刚分来时还有些不安心想法的我,在这里工作不到两个月,没有任何人谈心教育,也变得像战友们一样大小事情兢兢业业,业余时间看书读报学习。山沟里的部队也并不缺少书刊报纸,没有任务的时候我便成了图书室的常客。看多了还觉得不过瘾,也希望自己能像战友一样写的文章能风风光光上报纸杂志,于是就寻思着自己动笔写。一篇、两篇、三篇……没想到自己都感觉到越写越有那么点意思了。鄂西北山清水秀天天天蓝,感染并充盈着我的每一篇诗歌散文和小说,她们结伴同行,从此,我这位普通军官的名字便飞出山沟不时出现在东西南北的报纸杂志之上。
第一次投稿今天想来真还觉得有点特别。时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毕业第二年的七一,因为是党的生日,部队中午例行会餐,并且还喝了红葡萄酒。可能是多喝了一杯的原因,我在受了战友的语言激将之后,竟然壮着胆子从床头柜里取出了一篇一千五百多字的散文———《葡萄的故事》,而且还大言不惭地对战友们说此文已基本上达到了发表水平。没想到我的酒后狂言战友们并没有小看,个个认真读完此文以后都说还可以,最后大家一致说送给我们的“第一笔”看看吧,如果他说行就真行。我们部队的“第一笔”是宣传部门的一位领导,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平常还是我们这些文学青年的免费老师。没想到他看了这篇短文以后,也说虽有些稚嫩但总体不错,还说就交给他吧,他帮我去寄发。当时我并没有奢望这篇拙文能发表,没想到一个月后当地的市报副刊就一字未改地发表了,更没想到三个月后一本有名的散文杂志也刊登了此文。第一次发表文章当然有说不完的兴奋,在收到样刊的那天,我跑了十几里山路特意到镇上的商场买回一件健力宝,给“第一笔”和战友们每人发一瓶算是请客。
不停地笔耕,让我荣幸地成为一名省作家协会会员,并出版了文学专著多本。
时光易逝永不回,往事让人常回味。转眼间,我离开老家就有二十多年了。今天回过头来看,首先庆幸的是自己的青春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其次庆幸的是自己当年的选择还不是错误的,虽然那样选择似乎有些冒失!当然,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如果没有部队的培养,今天的我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新闻推荐
(本文原标题为:《【警惕】湖北1市两天8人在长江失踪,不慎溺水怎么办?》)两天时间黄石发生两起悲剧8人在长江失踪一家5人长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