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棚户改造不搞大拆大建 要留住乡愁
长沙天心阁西侧,穿过车水马龙的人民西路,“都正街”赫然入眼。
麻石青砖铺路,仿古雕花做檐,别致的铺子和匾额在小巷中错落排开,人流熙攘却无太多喧嚣。
改造后的东池景点,焕然一新。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摄
虽然地处“黄金地段”,但在5年前,这里还是长沙市一处破败的老街,巷子狭窄拥挤,屋舍凌乱老旧,头顶的电线如蛛网般交错,处处是安全隐患……“脏乱差”是都正街当时给人的主要印象。
随着棚户改造政策的推进,都正街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如果全部异地搬迁,我们粗略估算要6个多亿,财政很吃紧。”都正街所在的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党工委书记文升云介绍,除了财政压力,老百姓的故土情结深厚,都不愿意搬走。
这里有“定湘王庙”的善化县(长沙古名善化)城隍庙、纪念湘菜祖师爷的詹王宫,以及传承湖湘文化和梨园风采的桃花井等。历史与现实的压力,都要求主政者探索不同一般的棚户改造方案。
改造后的都正街,名声鹊起,游人如织。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摄
为此,长沙放弃了大拆大建的方案,决定在原址上进行“外科手术”式的修缮和改造。
政府给都正街居民的承诺是,改造后街道的格局不变,旧屋产权不变,如此既保留了都正街的记忆和文脉,又避免了与老百姓的利益纠葛。
回顾都正街的改造工作,文升云感慨良多,他用“三省两高”概括:政府投资不超过1.5亿元,跟以前预算比大大减负,省钱;历时不过两年,跟常规拆迁相比大大缩短,省时;整个项目部也就十来人,省事;群众参与度高;满意度也高。
2013年9月,在拆迁违章建筑的两个月内,没有一名城管参与、没有一起纠纷发生、没有一回上访、没有一例强拆,顺利得让所有人出乎意料。
一对新人在都正街旧墙下拍婚纱。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摄
2015年9月,都正街华丽重生。古朴幽远的小巷、百年传承的老字号、湘音浓浓的叫卖声,成为许多人追忆乡愁记忆的所在。
如果你是外地人,更能在这里瞥见湖湘文化的魅力面孔。千总巷、詹王宫、桃花井、斗姆阁、城隍庙、文昌阁……没有一处因改造被毁弃,反而在改造后迎来生机。
原来的百年老厂房“长沙第三机械厂”,就地利用,被改建成开放式剧场,全年不定期举行各种义演,湘剧、花鼓戏、歌舞剧都曾登台于此,鸣锣迎客。
由长沙第三机械厂改造称的都正街剧场,不定期义演。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摄
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又要引入时尚文化,注入现代商贸。现在,各类餐饮、酒吧、书吧、客栈、咖啡厅、精品购物店等时尚新业态,荟聚在这条314米的巷子里。都正街新生,为棚户改造探索出一条可贵的道路。
对都正街的老百姓而言,生活的改善立竿见影。70岁的余东海在都正街住了60多年,改造前他家的老屋,每月租金最高时800元,不温不火;他没想到的是,现在,老屋每年租金5万多。说到收入突然翻了数倍,老人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8月的一天,一对新人正在巷子入口特意保留的一段旧墙下拍婚纱照,大红的新装在墙上翠绿植物的映衬下,幸福满溢,生机盎然。
新闻推荐
□张金刚换米、换面喽!尖亮的喇叭吆喝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片刻,一位大妈赶到村口,扒在三轮车帮上查看、询问;稍后,买卖人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