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惠及更多青年是公租房应有之义

陕西日报 2018-08-04 07:11 大字

谢晓刚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正在租房居住的青年(18—35周岁)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3%的受访者希望降低公租房门槛,57.9%的受访者希望政府牵头搭建租房平台(《中国青年报》)。

当前,我国房地产供给体系中,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保障房仅针对低收入与最低收入群体,而商品房价格则远超普通公众的承受能力。而那些大量中等收入群众,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收入不高,其住房需求难以获得有效的制度保障,属于这个断层的大部分。可见,公租房的出现,不仅符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宗旨,更是对保障房和商品房之间断层的有益填补。

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坦言租房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压力大,20.7%的受访者称每月房租占其月收入的一半及以上。受访者认为,中介或二房东乱加价、房屋设施维修困难和网上租房信息真假难辨,是租房市场三大乱象。显然,租房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生存的最大成本。

众所周知,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个群体对于民族未来、社会发展、家庭兴旺意义重大。为了给广大处于创业拼搏期的青年减负,除了需要社会的理解、关注和关怀外,更应从安居工程着手,解决住房这个大事。因此,惠及更多青年是公租房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公租房不仅是解决中等偏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也事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成败。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大中小城市,不断调整房控政策,朝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标艰难前行。而大量青年群体因为面临结婚、落户,具有典型的房地产“刚性需求”,他们的市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房价趋势的变化。如果公租房能够满足好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就意味着房地产刚性需求会得到有效缓解,房价上涨的前因就会被消除,房控政策才能获得更充分的发挥空间。

因此,解决好青年群体安居后顾之忧,就需要完善房屋租赁方面法律法规,在执行层面引入行政问责机制,规范市场化运作,通过减免租赁税等措施,激活社会空置房源,严惩地方行政部门拖延公租房建设的行为,鼓励各城市因地制宜降低公租房门槛,从而惠及更多青年。

新闻推荐

重庆九龙坡一涉恶团伙依托KTV敲诈勒索 12名嫌犯落网

犯罪嫌疑人吴某磊指认现场本文图均为九龙坡警方供图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8月3日从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工作人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