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居住情况调查:城中村越来越少租金不断上涨
连日来,海口市室外温度直逼40摄氏度,7月7日上午10时40分,张彩凤提前结束上午的摆摊,回到自己的出租屋里。尽管有一台电风扇对着吹,但汗水仍然止不住地从她的额头上冒出来。“一个月才能挣2000多元,哪里有钱租带空调的房子。 ”张彩凤说着从腰包里掏出一把皱巴巴的零钱整理着。
张彩凤住的地方在海口滨濂村,归属海垦街道。这是一个城中村,尽管环境恶劣,但这里的租金很有优势,交通也十分便利。有近千名像张彩凤这样的务工人员,选择这里当自己的栖身之地。
“几年前,海口红城湖三丹村拆了。我们就搬到这里,没想到这一住就是3年。 ”张彩凤说。
“这么热的天,谁不想用上空调呢,可孩子和老人还等着我们寄生活费呢。”张彩凤告诉记者,自己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丈夫在工地打临工,好的时候夫妻俩每月能赚6000多元,除去每月550元的房租和日常开销,他们会把剩余的钱寄回老家给双方父母。
在这个城中村走访时,记者了解到,在滨濂村租住的进城务工人员大多都是像张彩凤夫妇这样的零工,年龄多在40岁至70岁之间。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每天早起站在街边巷口找活干,工资当天结算、高低不等。
相比住在蒸笼一般的出租房里的难受,让张彩凤更忧心的是城中村越来越少。
城中村改造,不仅众多拆迁户要租房过渡,许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租房一族也被迫“挪窝”。“如今,滨濂村等尚未拆迁的城中村成了‘香饽饽\’,房租不断上涨。”张彩凤夫妇的租金也从两年前的350元每月一路上涨到今年的550元每月。“两个星期前,房东和我们说,其他地方都涨了,她让我们也涨点,不然就考虑搬走。 ”
张彩凤说,在物价较为稳定的这几年,住房越来越成为他们最大的开支了。 “我丈夫说再这样涨下去,我们就只有回老家了。 ”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城中村不断进行棚改,像张彩凤这样的务工人员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后,不少低收入群体选择返乡或者去更拥挤廉价的城中村。
“城中村,其实并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是农民房的概念。它们为那些初次进城的人提供了落脚的地方。 ”在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看来,今后海南发展仍离不开大量公共服务岗位及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 “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聚焦中低收入务工者住房需求。再放宽公租房的租用条件,使大多数工人可以享受到公租房的优惠政策,不断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
据《工人日报》
新闻推荐
“微信点赞”具有很强欺骗性。有的商家销售的是三无产品,结果很多人都参与点赞,就会造成火热销售假象。不仅是伪劣商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