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给问题疫苗“防疫”?
比高温更热的,是微信朋友圈刷屏的疫苗事件。一个本身并不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因涉事各方漏洞百出的说辞不一,一夜之间急速发酵。坊间焦虑弥漫,网上谴责一片。
22日当天,在舆论哗然千夫怒指的背景下,已经捂罩不住事态发展的长春长生生物回应称:“感到十分的自责和愧疚,要进行彻底整改”;而就在国家药监局表示“对长春长生立案调查”之后,事件关联企业深圳泰康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对引爆微信刷屏的《疫苗之王》一文,则强硬辟谣:“该文多处不实,造成了部分媒体的转发和公众的误解。”
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舆情化解,涉事企业格式化的回应,我们看都看累了。相关部门例行化的表态,我们想都能想得到!
难道不是吗?从十年前三鹿毒奶粉事件时的痛定思痛,到八年前圣元奶粉事件时的举一反三;从六年前肯德基“激素鸡”事件时的诚恳道歉,再到两年前涉及全国25个省市的非法疫苗案时的“严惩不贷绝不手软”……痛定思痛,举一反三了吗?
格式化的回应、例行式的表态,甚至死不认账的辟谣,带不来公众的谅解。而缺乏透明的调查,从一开始就丧失了说明真相的最佳时机。在这样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关切,只需要一个不能离常识太远的真相。而现实可能仍有距离,现实的事例,也不尽起到说服的作用。公众既有不明真相的激昂,又有事关切身利益桩桩小事积累的不满,压抑的情绪转化为网络刷屏,需要的也就只是一个突破口了。
面对突破人类道德底线的这次疫苗造假事件,面对汹涌澎湃近乎一边倒的千夫怒指,我们既无意追问涉事的厂家富豪:你们怎么就能?又怎么就敢?而且竟还真的干“成”了?我们也无意再用不同的文字和语气,重复对监管制度、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毫无意义的质疑。
资本逐利的本性和冲动,决定了道德的自律的随意和无力。所以我们不能单单指望疫苗富豪们的自律,来拯救和重建公众对国产疫苗的信任和信心。
我们更关心、只探讨这场让国产疫苗元气大伤的事件之后,我们的监管制度,如何让监管部门从审批到生产再到流通整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切实给问题疫苗“防疫”?
事已至此,法律需要在此刻证明自己还具有震慑能力。人民日报呼吁“一查到底,方可纾解疫苗焦虑”,新华社建议“让违法者倾家荡产”。就这两句话如果真能落到实处,比任何痛定思痛和举一反三都好使!
近年来,食品药品行业乱象丛生,疫苗市场祸害公众的丑闻不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作孽者一次次违法却还能一次次逢凶化吉东山再起。在所有的违法成本都由政府和公众买单的背景下,怪不得“编造生产和检验记录,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的疫苗造假涉事企业,敢有“自责和愧疚,要进行彻底整改”的底气!
以长春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为标志,这场引爆了中国疫苗行业空前的信任危机,在条件反射式的行政风暴下定会逐渐平息,随之步入“后疫苗时代”的我们惟愿:深层次的食品药品安全困局,能用这么惨重的代价得到改善。原载《健康时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文)6月份以来,省交通集团安川分公司结合所辖包茂高速公路小河至陕川界段运营实际,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开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