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防溺水不等于防游泳□ 山 人

河池日报 2018-07-19 09:58 大字

入夏以来,特别是中小学放暑假后,由于天气炎热,已进入溺水事故高发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相关部门提早动手部署,狠抓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四个环节,全方位地开展了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但是,儿童溺水身亡的悲剧,仍时有发生。

为此,有的家长因惧怕孩子溺水,进而谈水色变、因噎废食,禁止孩子学游泳,甚至禁止孩子“触水”,以为如此就能远离水患。然而,孩子与生俱来都有好奇和顽皮的天性,一味封堵,往往适得其反,进一步激发孩子偷偷下水玩耍的欲望。其结果是,孩子在水中玩耍遇到危险,或者无意中落水时,就会变成“旱鸭子”和秤砣,无法自救脱险。

笔者认为,防溺水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防游泳。针对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除告诉学生野游十分危险之外,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以及溺水急救知识,特别是教孩子学会游泳,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尽量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也可以让孩子们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近年来,部分省份已出台方案,全面启动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工作,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在校内建成一批游泳池和配套设施设备。同时,利用校内游泳场地或校外社会资源开展游泳技能培训,并将游泳纳入中小学生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十余所知名高校,都将“游泳”列为本科生必修课,如果游泳考试不及格,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后果。

然而,对于学校开设游泳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游泳,一些家长仍发出很多质疑,甚至认为这是学校在刁难学生和家长。有的人认为,孩子学习那么忙,有必要学游泳吗?学会游泳,难道就会减少溺亡吗?说不定这会增加溺亡,因为学会游泳的孩子胆子更大跑去野泳等等。还有不少家长,面对接连发生的学生溺水事故,总存在这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侥幸心理,进而对防溺水、学游泳等问题漠不关心、不以为然,等到悲剧发生,又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让孩子学会游泳,在学校开设游泳必修课,都是构建防溺水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孩子当下以及今后成长中增加一道人身安全“保险绳”,足以让他们受益一生。

新闻推荐

何处惹乡愁

汪燕燕传说陶渊明曾隐居过的徽州文化古村——潜口,在我脑海中复制过不止千遍万遍了,梦中那座叫“蓝墙”的老房子,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