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学”的中学生与“拼命玩”的大学生 王淦生
我不否认大学有很多“玩命学”的,中学也少不了“拼命玩”的,但就整体而言,大学生的学习强度无法与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相比。我身边的家长安慰正处于高三孩子最通常的一句话便是:现在苦一点,到大学就轻松了!
终于,我们的教育部门也看不下去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日前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亟待改变。对中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增加大学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在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重要目标的高教界,如何在大学课程设置、学生考核管理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让大学阶段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时期,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我在中学就职,每年都要经历身边学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很多学生读大学之后的第一个寒假返乡,外貌、气质、衣着都会发生巨变,一个个帅气靓丽,青春时尚,全不似读高三那会儿,整日低眉顺目,灰头土脸,走路总似竞走,待谁全不搭理,整个一架上满弦的机器。大学假期的活动安排不外是老同学间的走访小聚、结伴旅游,甚至相亲约会……全不似学生刻苦攻读之余的小憩稍息,倒像是功成名就之后的衣锦荣归。
再看看那些正读高中的学弟学妹,此刻乃是他们人生“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一个个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在老师家长双重“照顾”下学习再学习。其实每个大学生也都是打这过来的,他们也就更能懂得珍惜大学阶段那黄金般的休闲机会,游玩复游玩。而我们的大学也大都特别善解人意,往往元旦节一到,一所所高校便会陆续关门打烊,给了这些学子们差不多两个月的休息时间。大哥哥大姐姐们如此的厚遇,端的是让中小学生们一个个羡煞。
原本处于心智成熟、精力旺盛,最适宜于学习、思考、创新年龄的青年们,遇到的却是最宽松、最粗放的管理;而本应得到细心呵护、悉心关怀的、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阶段的稚嫩的孩童,无论在校在家,都被课以最严苛的压制甚至“压榨”。十几年的悬梁刺股,寒窗苦读,孩子们读出了对付高考的“扎实的基础”,也读出了一腔逆反之心——一旦跨进有“严进宽出”的大学校门,这些孩子从心理到筋骨到肌肉,一下子全都松弛了下来,除了那些还想在学历上“更上一层楼”或希冀出国的人,会继续玩命练就“屠龙之技”外,学习还是很宽松的。
有多少教育名流都在盛赞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标榜我们中小学生打下的基础扎实。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赛场上,是如何的摧城拔寨,所向无敌;我们的学生获取英美名校的入学通知书,赚取大把的奖学金,每每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我们即便承认这是一种“扎实的基础”,可又有谁计算过我们为之付出了多么巨大的成本。谁都承认,时下的中国最辛苦的是孩子:在广大的城市乡村,多少孩子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从来都是“两头茫茫皆不见”;多少孩子从无双休日、寒暑假,甚至被克扣了无数的睡眠时间,一个月只有半天所谓的“月假”,用以回家补给粮饷盘缠;多少孩子被逼着参加不感兴趣的“兴趣班”、毫无特长的“特长班”,只为中考高考能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分;多少孩子在校遭老师奚落,在家遭家长斥责,只因难以达到他们那过高的期望值;多少孩子累垮了身体熬坏了双眼,使“今世进士尽是近视”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面对这样“惨烈”的透支,再“扎实的基础”、再优异的考试成绩,恐怕也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吧?
更可悲的是,很多学子及其家长,并未将这教育专家们看好的“基础”视为“基础”,而是当成了一块除了敲开大学校门之外别无他用的“敲门砖”。所以,我们有多少中考高考中声名煊赫的“状元郎”,一旦进入大学却是“校门一入深似海,从此再难寻芳名”;我们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披金挂银的神童层出不穷,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却为数寥寥;我们有各类作文大赛上一拨拨风光无限的写手,文坛上却鲜见惊世力作……造成学生“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怪现状。
再看看欧美宽松的中小学教育,宽进严出的大学教育,该玩的时候尽兴地玩,该学的时候玩命地学。结果是中小学生在边学边玩中培养了心智,活跃了思维,一到大学,便进入“一级学习状态”,向着学术的巅峰、人生的制高点攀登。哪像我们的许多孩子,中小学阶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将获取大学录取通知书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将高等学府当作游乐恋爱、享受人生的园囿。这种计划经济时代染上的疾患,至今犹未痊愈。
常常有人因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而谴责用人单位,抨击社会,可我们想想,我们的高等学府是否将每一位毕业生们都打造成了一个个“抢手货”?我们的大学生是否拥有能为自己打下一片天空的一技之长?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你是否当得起“金子”的称号?
对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而言,我们育人的思路亟待扭转;而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充分利用大学时代的美好时光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应当成为我们最根本的信条。
光阴荏苒,时不我待。青年学子,勉乎哉!
粤梅摄影
新闻推荐
北京青年报7月6日消息,不小心微信转账转错了人,对方收了钱却不还钱,甚者删好友、拉黑,广东的黄先生日前就碰上这样的糟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