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最牛高考班”真的“牛”在高考吗?

济宁晚报 2018-07-04 01:13 大字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相比于“最牛高考班”,我们更应该好奇同一学校同一年级里其他班级的考试成绩,因为如果其他班级远没那么“牛”,或者就像无数个普通班级一样没什么特别,那么这样的“最牛班”就有炒作的嫌疑。

这两天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相继出炉,随之也就出现了往年都会有的“最牛高考班”。据报道,杭州第二中学王世勇老师带的高三(13)班,全班48人,15个考入北大,9个考入清华,5个考入复旦,8个考入上海交大,6个考入浙大,还有几个高分同学在等待志愿录取,被称为“最牛高考班” 。

之所以是“最牛”,就是这个班学生的高考成绩已经不能用正常班级的高中低档进行分类了,而是几乎全部学生都可称为“学霸”。其实,相比于“最牛高考班”,我们更应该好奇同一学校同一年级里其他班级的考试成绩,因为如果其他班级远没那么“牛”,或者就像无数个普通班级一样没什么特别,那么这样的“最牛班”就有炒作的嫌疑,不值得炫耀。

通过考试筛选出一部分尖子生,将他们编排进同一个班级,配以教学水平最高的老师,营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这就是“最牛高考班”的雏形。几年的时间里,“学霸们”相互促进,“比学赶超”,享受着最好的教学资源,承载着学校和老师的殷殷期盼,按说,这样的班级和学生,若考试时没有考出好成绩,才应该是大新闻。

高考受到举国关注,高考状元和“最牛高考班”同样如此,学霸们不仅是家长的光荣,更是学校的荣誉,哪所学校出了“状元”或者“最牛班”,一定会吸引众人的眼光和赞叹,因此,人为打造“最牛高考班”,便是为学校策划最好的广告。

当然,与其他带有虚张成分的广告相比,考生的分数是实实在在的,并没有任何水分,老师的付出与辛劳也值得肯定和褒奖,我们还会真心佩服“学霸”们的聪明、勤奋和坚韧,但这与我们是否认同“最牛高考班”是两码事。

“最牛高考班”并不牛在高考,而是“牛”在了学校的安排和策划上。将班级分成三六九等,举全校之力造“最牛”,将最好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班级,这既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也造成了教学的懒惰,同时还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同一所学校里的每个学生,具有公平接受学校教学资源的权利,即便是优秀教师及其有限,也应当随机分配,而不是成为尖子班的专属。此外,普通班级里都有成绩在不同档次的学生,这不仅是个体差异自带的正常规律,还会促成成绩优异者帮助成绩较差者的功效,“差生”身边有没有学习榜样,学校和老师对“学渣”们不言放弃还是“破罐子破摔”,两种情况恐怕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意指人的天资、能力不同,但不同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并通过教育来消除以上差别。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抬杠”说,凭中考或高考成绩录取学生就与“有教无类”的理念相违背,而是赞同这样一种观念,即学生们考入了同一所学校,就具有了平等享受该学校教育资源的权利。“最牛高考班”的教育方式恰恰与之相悖,学校的目的是让“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恐怕也成了这种方式不可避免的副效应,只是很少有人会关注后者罢了。

新闻推荐

中国教育报谈“考研功利化”:失掉了为人为学应有的自由品行

近些年,考研低年级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类考研培训机构生意火爆,推行“考什么教什么”,但多数考研“抢跑”学生却远未达到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