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防止“慢就业”变成“懒就业”

山东商报 2018-07-03 15:47 大字

7月就业高峰期来临。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再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新动能新产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创新创业活力的不断提升,正在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依旧严峻,“慢就业”等新问题值得关注,就业质量仍待提高。(7月2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慢就业”成了一个新名词,甚至于成为一种就业观。从传统观念看,大学毕业了,赶紧找个正经工作,进入按部就班的状态,这才是人生正道,这种“慢就业”无异于“不务正业”。可以想象,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一定会有不少人要面临来自父母长辈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

但“慢就业”真的是“不务正业”吗?我想未必都是。如果我们对“慢就业”加以细分,就会发现“慢就业”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极的“慢就业”,有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就业计划,只不过是选择一个时段放慢就业脚步,暂时的“慢”,是为了今后的“快”,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二类则是消极的“慢就业”,或屈从于就业压力,或“高不成、低不就”,或有啃老的资本而放弃寻找……后者的“慢就业”潜伏着危机,不利于求职者进行有效的就业,或者干脆讲,这种“慢就业”其实是“懒就业”。

因此,我们对于部分大学生的“慢就业”,不必大惊小怪,而要理性客观看待。对于积极的“慢就业”,他们虽然暂时没有进入稳定的工作序列,而只是因为他们需要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在这一阶段,他们可能会去尝试“主播”“网红”等等新鲜时尚的职业,这也并非只是“玩玩”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宝贵的人生体验。事实上,社会的发展与创新,靠的也就是这么一批“不安分”的年轻人来推动。

同时,对于消极的“慢就业”,我们则要保持高度警惕。“慢就业”不可怕,怕的是“懒就业”。因为以“慢就业”的名义“懒就业”,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对“慢就业”者而言,很可能会毁了他们的一生;而对社会来说,不仅是人才的浪费,更会成为社会的包袱。因此,笔者以为,对此类“慢就业”现象我们绝不能视若无睹,听之任之,而是要采取措施防止“慢就业”变成不就业。

如何防止“慢就业”变成“懒就业”?首先,高校方面要加强毕业前的择业指导,让其明白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知道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其次,学校不能认为学生毕业了就可不闻不问,而是要多“回头看”,看看自己学校的学生还有多少没有就业,并采取措施督促学生积极就业;第三,要加强对学生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防止他们在追求“高大上”职业这条道上走到黑;第四,应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发动街道和社区帮助学生就业,同时聘请相关专业志愿者为其提供就业、心理疏导等帮助,引导他们增强信心、热爱生活、追求幸福,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和轨道。盛会

新闻推荐

有人前脚进去摆闸自动关闭 男童紧随其后被撞到胳膊 超市摆闸门 开合之间存隐患

晚报讯(记者张莉萍摄影报道)“当时我正在低着头看手机,在我前面走着的儿子突然‘啊\’了一声,我一抬头才看到,儿子被超市入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