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议论风生招聘平台,免费不能免责

安徽日报 2018-07-03 12:42 大字

韩小乔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利用网络平台寻找工作,急于求职的同时要注意平台暗藏的风险。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

虚假招聘信息花样百出,有的打着正规公司的旗号,巧立名目向学生索要报名费、中介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有的发布大量虚假招聘信息,吸引学生注册登录,骗取学生简历,提高网站访问量,向他们进行产品推销;有的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文案等,然后无偿占用其劳动成果;甚至一些卖淫、传销组织团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聘,实际上引诱、控制学生从事非法活动。不少求职者因此陷入五花八门的骗局,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身伤害。

虚假招聘高发,原因与其说是骗子手段太高明、求职者太大意,不如说网络平台监管过于松懈。长期以来,正是一些网络招聘平台的安全审核机制形同虚设或故意放水,才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最终让本该为求职者提供便利的网络平台变成不法分子从事不法活动的工具甚至是帮凶。之所以把关不严,表面上看是招聘平台信息量太大,因技术能力、人力所限,审核难以面面俱到,根本原因却是一些招聘平台追求流量变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低审核门槛以吸引更多招聘方,甚至还出现少数内部员工迫于业绩考核压力,利用系统漏洞倒卖求职者简历信息的现象。

不同于线下招聘,网络招聘门槛低、范围广、形式灵活,一旦产生纠纷,消费者往往很难维权。不少求职者因为损失不大,往往忍气吞声或自认倒霉,即使进行投诉,常常也因案值小、取证难、异地无法监管等原因而不了了之。从以往的案件看,即便确认平台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也鲜有被重罚;有的不仅没处罚,平台还因提供线索或协助警方被认为“有功”。打击虚假招聘变成“割韭菜”,一茬接着一茬,让一些招聘平台有恃无恐,不把安全审核机制当回事,虚假招聘自然难以彻底根除。

免费不能免责。看起来平台提供的是免费服务,但求职者上传了真实的个人信息,实际上为招聘平台的运营作出了贡献。作为把关人的招聘平台,应加强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信息的保护,这是平台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平台获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网络安全法》要求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的信息”,明确网络运营者有“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防止信息扩散”“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法律义务。要在法律上强化招聘平台的责任担当,强化事中、事后对虚假招聘方的监管和惩治,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惩处力度,避免出事后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罚款了之,才能营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不让网络招聘陷阱再坑人。为此,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多途径获取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及时查处并向社会公开,让招聘平台始终处于监管和制约之中。

新闻推荐

马回岭105国道发生交通事故司机卡在车内 百人冒雨大营救

7月2日下午4:30左右,在马回岭镇马头村境内105国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河南挂车与一辆九江挂车迎面相撞,双方车辆损坏严重,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