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假整改假治污”出重拳
湖南省花垣县素有 “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分布着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尾矿库。由于曾经野蛮开采和尾矿库管理不善、污水处理装置虚设等问题,当地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从2016年开始,湖南省政府对该地区的尾矿污染展开严厉整顿,但未能起到任何作用。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显示,数万吨重金属尾矿肆意横流,场面触目惊心。
花垣,堪称又一个“假装治污”的典型。
为了演好“假装治污”这场戏,花垣当地政府相关人员可谓“绞尽脑汁”。在默许、纵容尾矿污染的同时,县政府不断发布各种新闻稿,宣传尾矿整顿的巨大成绩,甚至在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尾矿整顿当成政绩列入。更意想不到的是,当地政府还公然进行环评造假——在政府公布的治理名单上,3家根本没有工商注册的企业,6家早已注销的企业,竟然能通过环评审批验收。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在何种利益驱动下,当地官员竟敢用政府信用为污染企业背书?那么多治污正面宣传报道,还有那张荒唐的环保验收名单,究竟是怎样出笼的?尾矿遗祸,使当地环境遭受严重伤害,使民众健康遭遇严重威胁。谁该为这一切负责?
对花垣县这一 “假装治污”的典型,绝不能轻易放过。此外,对上级政府在此事上的责任,同样值得深究。
一个地方的环保问题,不能总是靠中央来抓、靠媒体来盯。只有让各级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才能形成层层传导的压力,突破地方利益羁绊,让基层官员不敢懈怠。花垣尾矿遗祸,教训不可谓不深刻;遏制治污造假乱象,政府部门应当有所作为。 摘自《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家庭门锁安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门锁已然不能满足需求。而随着智能门锁越来越流行,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