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不自控无自由

安庆晚报 2018-06-26 09:42 大字

自控是自觉控制所言所行,自由是挥洒自己的个性;自控与自由,表面上是矛盾的。但自控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才做什么。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绝不做某些事,才有可能做成一些事。所以,自控与自由,本质上高度一致。

体现在行为方式和道德修养上,自控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言行方面的自控。简单地说就是:不该你说的话不说,不该你做的事不做;关键在于,用生活理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因情绪而失去了生活理性。

在某公交车上,一青年因为没有及时给刚上车的老人让座,遭受老人暴打,舆论为之哗然。在某医院,一九旬老人抢救无效去世,老人的孙子举起椅子砸向救人的医生,结果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在某班机上,一八旬老太往飞机发动机抛硬币为自己祈福,导致飞机无法按时起飞,150名旅客滞留。情绪是魔鬼,驾驭不了魔鬼即被魔鬼所吞噬。

二是专业素养和决心意志方面的自控。归结起来就是:是否明白你的目标所在,是否能够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你的目标,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率大军劳师远征,军需是大问题,所以急于与司马懿大军决战。司马懿看穿诸葛亮的弱点坚守不出:等到诸葛亮大军粮草不继,只能不战自乱或及早撤兵。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令人将女人服饰送与司马懿。司马懿坦然受之。尽管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但七出祁山无功而返,与司马懿高度的自控力大有关系。

《三十六计·美人计》有云: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也就是说,即使是多谋多智的将领,也可能为感情、情绪所左右而导致失败。怎样“伐其情”呢?《孙子兵法·计篇》给出了方法:“利而诱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等等。为帅为将者,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多么兵强马壮,都只有走向覆灭一途。还在袁绍实力远远超过曹操之时,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就对袁绍不屑一顾:“冢中枯骨耳,吾早晚必擒之。”曹操何以有这样的自信呢?因为他深知袁绍的弱点:干大事则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即不仅分不清事之大小,而且难以自控。

三是在道德修行方面的自控。曾国藩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完人之称,蒋介石奉《曾文正公家书》为圭臬,毛泽东亦有“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语。曾国藩的人生成就,家教和读书的作用当然不可忽视,但是,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出翰林院做京官,就开始自觉的品德修行,也是非常关键的原因。

曾国藩号“涤生”,是他自己取的。“涤”即“洗涤旧染之污”;“生”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曾国藩要求自己,“读书不二”,即“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谨言”,即“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夜不出门”,即“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曾国藩也是人,具有人皆具有的弱点;为了在道德修行上有所精进,曾国藩终生不忘反省自己。例如,听说菜市口行刑,曾便随人前往观看,回来后在日记中警戒自己:“真是仁心丧尽,徘徊良久始归,尚得为人乎?”晚上外出游玩,返回即反省:“无事夜行,心贪嬉游,尚说甚学!”

曾国藩的严格自控和自律,使他领悟到人生当如“花开未盛,月圆未盈”之时,在朝廷授予他节制江南四省军务的大权时再三辞谢,在朝廷授予他爵位时再三谦让。正是他的严格自控与自律,才使他在危机四伏时免于覆亡,在功高时不致震主,自己也免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仅逾越“富不过三代”,而且超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曾氏后代人才辈出,实至名归者达二百多名。

新闻推荐

长沙楼市调控升级:办证满4年才能交易

暂停企业在限购区域购买商品住房,已经购买的房子产权证满5年才能转让25日下午,长沙市政府升级楼市调控政策,从项目监管、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