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别被“内部数据”误导
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又围绕着志愿填报忙碌起来。面对那么多学校和专业,如何选择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犯了难,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渐渐火了起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要价数千元到数万元。
考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高考志愿填报,这是好事,而一些社会机构针对考生和家长的需求,推出志愿填报服务,这也算满足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准入门槛低,高考志愿咨询服务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甚至存在虚假宣传情况,误导家长。
由于考生填报志愿时,并不知道其他考生的志愿填报走向,也不知道高校今年的录取分数。因此,考生只能综合往年信息,结合今年招生计划进行填报。针对这一情况,机构可为考生、家长提供大数据处理服务,即对往年数据进行处理,减少考生、家长选择学校、专业的工作量,如果机构使用的数据是真实的,且分析处理数据符合高考录取规则,那对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但有一些机构,却对数据来源夸大宣传,甚至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虚假承诺。比如,有的机构宣传有独家“内部数据”。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用于考生填志愿的数据,各地教育考试招生部门都必须公开,没有什么内部数据。还有的机构宣称可以准确预测所有高校的录取分数,这也是不可能的。
这些机构之所以这样宣传、承诺,是利用家长的焦虑情绪,以及对高考录取规则的不了解。有的家长就把志愿填报交给专家,但专家角度的志愿选择并不一定适合学生,同样,家长志愿也并不一定是适合学生的志愿,填报志愿可请专家咨询,家长也可发表意见,但最终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
治理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存在的乱象,一方面需要教育考试招生部门和高校及时公开所有招生录取信息。一方面,高中学校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摘自《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商明晓和几位老同志聊天,在抚今追昔的过程中,有人说假如不是“文革”,自己早就是著名诗人了,也不会让小学的三尺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