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年轻人,你会包粽子吗?

宣城日报 2018-06-14 11:53 大字

端午节即将来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甜糯的粽子。然而尴尬的是,眼下会包粽子的年轻人却并不多,包粽子的手艺也越传越少。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的“80后”、“90后”都表示“不知如何包粽子”。

调查:

多数年轻人不会包粽子

为了过端午,早在几天前,家住市区康乐山庄的张巧云就特地去市场上买来粽叶、糯米、鲜肉等材料,在家花了一天时间,包了100来个粽子,打算给儿孙们分着吃。“自己做的料足,卫生有保证。”张巧云说道,她包粽子的手艺是从父辈那里学的,在她看来现在的“80后”、“90后”还会这门手艺的已经不多了。

在一家超市里,正在购买粽子的“80后”市民李懿就告诉记者,不光自己不会包粽子,自己的姐姐妹妹,还有身边的朋友,没几个会包粽子的,“上大学以前,我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吃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学着包。”她说,超市里有现成的粽子卖,味道不错,品种也多,没必要再自己费时费力去包粽子。

而会包粽子的30出头的杨帆则表示,她的手艺都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妈妈也是很小的时候就跟长辈学习包粽子,我觉得我的孩子吃我亲手包的粽子,那才是过端午。”她如是说道。记者也从采访中了解到,会包粽子的年轻人家里大多有一位能“带动”的长辈。有的年轻人抱着好玩的态度学包粽子,也有家庭自己包粽子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

至于不包粽子的多数派,给出的理由则是五花八门:“家里长辈会包,等吃就行”,“家里没这习惯”,“超市和蛋糕店里就能买到,不想折腾”……在开发区某企业上班的王欢欢就表示,就算学会这门手艺,也不见得每年都会去包粽子,因为包一次粽子耗费的时间及成本让如今处于高压下的年轻人觉得划不来。

期许:

将传统习俗传承下去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刘佳对小时候过端午的情景记忆犹新。“粽子都是家人自己动手做的。端午节那天,爸妈还会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蛋袋。农村里蛇虫鼠蚁多,端午节那天,我们还会往家里的角落洒雄黄酒。”刘佳说,现在吃粽子已经不只是端午节的专利。“超市、蛋糕店、面点店里每天都有卖,想吃就买一个,不用再像以前,非要等到端午。所以这过节的味儿自然就淡了。”

方旭则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告诉记者,端午小长假,他和室友已经安排好了,去KTV唱歌、聚餐,然后宅在寝室玩游戏、看电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方旭有类似节日安排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在他们眼中,端午节与其他节假日没有本质的区别。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的“包粽能手”只剩下一些年过不惑的中老年人。包粽子的手艺在年轻人中渐渐“失传”,很多受访市民对此都表示深深惋惜,中学教师王丹就说:“端午节是民俗文化,小小粽子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包的过程、品的过程都有几千年的文化渗透其中,而买粽子吃就是简单的餐饮消费了。”对此,有不少市民建议,为了保持对民俗的继承,应该想办法吸引年轻人学习包粽子,比如效仿烘焙组织一些时尚的“DIY”活动等。

新闻推荐

科技日报:公众科学精神匮乏 转基因争议退化成口水战

如果你想在饭桌上吵架,或让大家陷入尴尬的沉默,可以聊聊转基因。前几天《自然》旗下一本杂志发表的《转基因食品公众认知: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