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致那个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

来宾日报 2018-06-11 11:57 大字

《新三届致新生》

作者:东方平 少达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内容简介:作为一个被时代选中的群体,“新三届”大学生的命运与国家的改革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他们在书中写下了独一无二的高考与大学往事,还原了当年参加高考与大学校园生活的真实面貌。本书不仅是一代人的回忆录,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历史纪念册。书中所述高考、大学故事,不仅文字真实、生动,且辅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如当年高考的准考证、考试试卷、大学时期的学生证、校园生活照片等,内容丰富,别具一格。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立刻惊皱一池春水。在民间积压了十年的求学欲望,那些迫切想要改变自身处境的希冀,立即呈井喷之势,化为570万人同赴高考的盛况。197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10万。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锻造,这些学生实现了人生的蜕变,成为中国改革发展路上的探路人及领军者。

值中国高考制度重启40周年之际,《新三届致新生》收录选编了37位77级、78级、79级“新三届”大学生对高考以及大学生活的记忆。他们当中有大学教授、机关干部、企业家、作家、工程师、经济学家、记者等,他们还原了当年参加高考与大学校园生活的真实面貌。这本书不仅是属于一个时代的精英回忆录,更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纪念册。

停止了十年的高考一朝解冻,是希望,是机会,更是对在岁月蹉跎中不懈努力的人们一种奖赏。综观书中当年高考的学子,他们大多并非在恢复高考后才开始努力学习,而是在日常劳作之余始终保持着读书与学习的习惯,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各种渠道,始终保持着与知识的联系。在高考之前“临阵磨枪”,那仅仅是一种应考技能,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没有人可以零基础一朝“中榜”。

比如第一年参加高考,虽分数过线,但由于政审原因未被录取的骆小元,在经过半年的寒窗苦读后,终于如愿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其实,她在第一次参加高考前就已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小说。当然,这种阅读在当年是极其艰难的,但也正因为这份艰难,她才愈加珍惜读书的机会,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为日后的“鱼跃龙门”打下良好基础。

如骆小元般因“身份”原因在高考中一度受阻的人,在书中并非孤例。值得庆幸的是,政治破冰,一个即将走上高速发展轨道的国家不断打破自身的种种局限,努力为年轻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得这一批优秀青年搭上了国家发展的高速列车。我们没有必要歌颂苦难,但在苦难中保有自尊,并不断为梦想而努力的人,特别值得尊重,他们所获得的成功也格外扎实。

在《复旦经济系七七级校园生活掠影》中,周伟林记述了一段非常令人向往的纯美大学生活。校园里的教授,有年逾古稀,具留洋背景、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家;有事业正如日中天,声名鹊起的中年骨干教师;还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学读研留校的一批相对年轻的教师。漆琪生教授用毕生精力撰写《资本论大纲》,坚持《资本论》三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系统学习和理解,他的主张影响至今;张薰华教授用黑格尔正反合“圆圈的圆圈”娓娓讲述《资本论》,令人记忆犹新。学校的考试也是别开生面,张教授设计出各种题目,让学生抽签决定答哪道题,答不出的还可以再抽,而且考试开卷。在这里,考试考查的是学生逻辑推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而不是用考试去验证学生的背诵能力。教书者教得酣畅淋漓,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倾囊相授;求学者如饥似渴,虚心求教,一时间校园里学风正浓,面向未来的一代领军人才悄然成长。

“我们就像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里,那个刚被营救起来、饿疯了的生还者不顾一切地寻找和藏匿食物一样,也如饥似渴地到各处搜寻可读的书。”刘晓阳这样形容当年热切渴望知识的同学。忆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如今,当年意气风发的学子早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的成为高校的骨干教师,有的进入政府机关,有的在经济社会生活的一线,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好的教育,好的人才遴选机制,好的教育制度,永远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强盛与否的关键因素。从“老三届”开始,20世纪70年代末参加高考的这一代人以这场考试为起点,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承担起构建新秩序的历史重任。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由此,一个谋求伟大复兴的国家重新回到了制度性培养知识分子和遴选精英的轨道上。□胡艳丽

新闻推荐

3年受理刑事案件269件

市中院通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情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