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缘靠近人的内心
□钱欢青
高温一发力,走在大太阳底下,就会想起白居易“足蒸暑土气”有多恰当,其实这柏油路上的热气,实在比庄稼地里的还要令人难受。
感叹艰辛么?有多少人在烈日下飞奔,有多少人挥汗如雨。短片《边缘年代》之所以打动人,不仅仅在于其用朴素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农民工的艰难,还在于,他要在这艰难中撑开一丝诗意的缝隙,捉住一丝微茫的幸福。
拍摄者其实蛮用心的,一路跟随主人公郭福,边跟边拍。密集的工作和生活场景,间以他创作的诗句。从上海的某一次工作现场,到北京的粗鄙的出租房,再到同样粗鄙的老家,一切似乎都和诗意格格不入。活儿越来越不好干,但回家挣钱太少,玉米虫害减产,但他不想失去土地,在电话里他让妻子吃好点儿,妻子让他吃好点儿。最令人动容的是结婚21年的夫妻互诉思念,郭福来说喜欢妻子爽朗的笑,妻子说他在北京都舍不得吃一碗贵一点儿的面。然后郭福来走在玉米地里,觉得天地很开阔。
虽然是两位大学生导演的作品,难得如此贴近地走进了一个打工者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诗。没有伤春悲秋,没有无病呻吟,郭福来的每句诗都仿佛能在观众心里钉上一颗被时代凿压出来的钉子。
这是6月6日晚,“星主页”2018第十六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山大站的其中一部影片。这一晚总共放了四部短片,我最喜欢的就是《边缘年代》。其他三部,一部《粉色药丸》,故事发生在某个县城的中学,一份日记被当众念出,两个女孩之间的暧昧被公开。虽然青春残酷物语的题材选择很好,但影片表现一般。另一部《卡瓦格博》,通过阿青布一行人绕神山卡瓦格博转山捡垃圾的行动,表现了保护生态的主题。最短的一部《迷宫》则是展现一个女高速公路收费员的心理迷思。
当晚的展映主题是“流浪人”,流浪者往往在所谓社会主流的边缘。或许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靠近他们的内心,才能通过一种深切的同情反省时代和内心。所谓边缘,只是时代的粗暴排斥,每个人都是中心。
新闻推荐
六月还没到,我就绞尽脑汁地考虑给孩子和父亲买礼物。“六一”买个他喜欢的礼物,儿子就会高兴好几天,童心简单。可是和我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