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一月转院三次”背后是谁推动?

山东商报 2018-05-29 13:59 大字

4月10日至今,76岁的王阿姨因为髋骨骨折,在大型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兜兜转转的入住了四家医院。几乎每一家入住的大型医院,在住院12-15天后,都会以各种名目奉劝她转院、出院。明明疾病还没有好利索,却被医院以医保结算等诸多因素劝退、转院。类似与医保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也令众多的医保患者苦不堪言。(5月28日《广州日报》)

就医成本这事儿,的确并非如此简单。患者用的药,所受的医疗服务,住院的天数,的确是直接来自医生的药方与医嘱。但是,医生虽然在医疗服务环节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但就医成本其实并非全由医生这一环节所完全决定。但医保开支的高低,根本还是与患者的病情,甚至与患者个体的康复能力息息相关。既然如此,简单的设定住院期限,超期必须离院的医保控费潜规则,显然有违基本的医疗常识,更忽视了不同病情与患者差异性等客观因素,导演出“一个月转院三次”的荒唐事,也就并不意外了。

事实上,诸如缩短平均住院日之类医保控费的做法,也很难说有多少新意,甚至根本是用过多次的老旧手段。这些办法虽然曾被寄予厚望,但从施行的效果来看,也很难说是立竿见影的。真实的情形是,因为根本的医疗机制未变,“缩短平均住院日”,真正需要长期住院的患者,反而不得不不断办理出院入院的手续。表面看单次住院费是少了,但很难说就医成本就真的降了。

不难看出,就医成本的形成,并不只是医生开出的那一纸药方,其背后的医疗机制与利益角逐,才是形成当下就医成本的真正根源,假如医疗体制本身不作出变化,一边要医疗机构自己去赚钱,保持经营性,另一边,却又用条条框框的“医保控费”原则来限制医疗成本,完全相反的目标,自然令人无所适从。具体到对医生绩效的考核,“创收任务”之下究竟如何“控制就医成本”?身处如此悖论漩涡之中的医生与医院,恐怕更亟待松绑。

一言以蔽之,“一月转院三次”的背后其实是医保控费的教条化,如何让医保控费从僵化的硬指标转变为尊重医疗规律的软约束,或许才算真正“吃对药”。吴江

新闻推荐

大热天戴着口罩鬼鬼祟祟 俩毛贼还在踩点就被抓了

本报讯(记者张嵘通讯员许灵玲)日前,两男子随身携带大量撬门开锁的专用工具,到罗江区万安花园住宅小区伺机作案,因脸戴口罩行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