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6场演出纪念昆曲入“非遗”十七载 普及带给昆曲生命力

澎湃新闻 2018-05-18 12:09 大字

5月18日是昆曲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纪念日。5月17日,6场昆曲“纪念非遗”推广活动在上海黄浦区举行。

“5月17日上昆破天荒地一天之内有8场演出,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一天之内忙得脚不沾地、多次转场,但下午在思南公馆主场,面对记者却语气兴奋。6场上海的推广活动加上两场外地演出,上昆一天之内举办了8场活动。入选“非遗”17年来,昆曲也从曲高和寡走向真正的繁荣。

光明中学《访测》 胡刚 饰 娄阿鼠 张伟伟 饰 况钟

一天时间内,在豫园海上梨园、南园绿地滨江、思南公馆、南京东路中央商场,黄浦区消防车站中队和向明中学,6场昆曲走进市民的推广活动陆续上演。除《牡丹亭》《夜奔》《三岔口》等剧目演出外,化妆展示、现场示范、乐器展示、昆曲知识问答等丰富的互动形式也成了今年推广活动的内容。

6场活动选择的场地,既有人潮涌动的商圈,也有基层部队和学校。谷好好表示,一直以来昆曲被认为是高雅艺术,以往的纪念活动,也大都以剧目展演的方式进行,“但今年我们希望走进市民,以“普及”为主题,大家面对面,更亲近地交流。只有走出去和观众在一起,昆曲才会有生命力。”

消防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 《孽海记·下山》 周亦敏 饰 色空

2001年5月18日首批入选“非遗”,在昆曲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块里程碑。谷好好还记得获悉消息当天,她恰好举办自己的第一场个人专场演出,台上台下沸腾一片,成为她永生难忘的回忆,“早些年我们介绍昆曲的时候,绝大部分观众对于昆曲是什么几乎毫无印象。得益于“非遗”,观众对于昆曲的文化价值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是昆曲成为“非遗”之后我最大的感受。”

昆曲成为“非遗”之后,其重要文化价值开始日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曾经昆曲进校园推广,大学生们在剧场要“锁着链子”才能坐下来看戏。上月上昆在中福会做昆曲推广活动,3岁的孩子把《牡丹亭·皂罗袍》唱得像模像样。“非遗”17年,昆曲的普及度已经今非昔比。

思南公馆 《牡丹亭·游园惊梦》 黎安 饰 柳梦梅 沈昳丽 饰 杜丽娘

这17年来,昆曲人的心态和使命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谷好好回忆,17年前昆曲评上“非遗”,他们想的是以后能否多几场演出、多几个观众,昆曲演员的生活是否能得到一定改善。现在昆曲形式一片大好,他们的使命感也越来越强,目前上昆每年完成公益普及演出180场,平均2天一场,“昆虫”队伍不断壮大,“在昆曲非遗日,我们是有仪式感、回顾感的,希望昆曲为更多人所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也希望我们现在的努力,对后世非遗传承起到总结思考的作用。”

此次活动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和黄浦区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上海昆剧团承办。在思南公馆的活动现场,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与上海昆剧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通过长期、全面、深度的合作,将黄浦打造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高地,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2000年前的历史揭开神秘面纱 江津发现东汉晚期汉墓群 渝西片区首次发现一室双棺

考古专家对古墓群进行测绘经过考古专家的发掘和推算,此墓地群为东汉晚期汉墓群,距今已近2000年。墓地群右侧是大墓,长10米,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