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济世话文人
李强
中国文人有一个特征是儒道兼济。
与道相伴的是“静”。陶渊明归园田居是为求静,他把静极致为桃花源。千百年来,营造了个桃花源之梦。尤其遇到战乱时,哪个生民不想到桃花源去避避呢?铁血、烽烟、兵戈、战火这些汉语中刚与力的词汇全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构了。
离开官场的迎来送往,陶渊明的心绪平静下来。对别人来说,官场极具诱惑,陶渊明却不适应。他“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住留田园,归隐田园。在田园中寻找人生,寻找快乐,这快乐是放下一切的快乐,是心灵与自然相契合的快乐。
李白的济世思想很重,年轻时不屑科举,希望有当朝巨公发现他这个人才,但是没有实现。于是,道家思想就济补了他,他游历名山大川,忘情于江湖。
苏轼相比较于李白,更踏实,他一生辗转,为官造福地方,儒家方面践行得很好。但苏东坡对道家也是很向往的,赫赫有名的前、后《赤壁赋》就表露了这种情感。《前赤壁赋》写出了泛舟江上、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感。《后赤壁赋》干脆虚化成笔,摹写梦境,将作为人不可实现的化鹤翔空写了出来。
陶渊明把自己放逐田园,李白把自己放逐名山大川,苏东坡把自己放逐山水。陶渊明是因不适而放逐,李白因失意而放逐,苏东坡则是被迫放逐。对功利性强的人来说,放逐是痛苦的,是凄风苦雨,是忧伤满怀,是落拓无奈。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在放逐中都找到了寄托,都找到了快乐。陶渊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陶渊明恬淡了,春耕夏播,秋收冬藏,过起一个农人的生活,偶尔会到邻居家喝几杯清酒,也会逗孩童玩耍。李白喝酒则给他带来灵感,“斗酒诗百篇”。喝酒的过程也很快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但酒后的李白却是情态万千的,或忘情,或惆怅,或孤独,或郁闷,诗人性情在酒后常常流露出来。苏东坡在艰苦的环境中能乐观面对,他是天性乐观,不管生活条件多苦,他的心志都是快乐的。
与陶渊明、李白以及后于他的苏东坡相比,王维又自有他的个性特点。王维突出了“隐”字,他长期隐居的地点是辋川别墅。王维的一些诗作凸显了“静”境,如《竹里馆》《鹿柴》《鸟鸣涧》《山居秋暝》等,反映了远离尘嚣,在大自然的山岭、树林、溪流中自我适意的诗人形象。辋川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环境静谧,忙完公务的王维每每回到辋川,或写诗,或画画,或操琴,或弈棋,其乐融融,其意陶陶,其情畅畅。
中国文人于立身处世之外都有各自的精神家园,这家园既有实体空间,又有精神空间。于人事纷纭外有精神适意处,于俗世劳身外有涵养情志地。
新闻推荐
区农发局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孙旭)近日,区农发局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重点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