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空白亟待填补

成都商报 2018-05-11 03:41 大字

□朱邦凌(财经评论人)

有媒体报道称,监管机构正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细则,将首次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必须获得央行颁发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进行持牌经营。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混业经营的逐步发展,实践中,我国已形成多种形式的金控公司。由于金融控股存在监管空白,当前金控公司存在一些乱象,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较大风险。

其一,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和抽逃资本。金融是高风险行业,因此要有足够的资本来吸收风险。目前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并不真实完整,社会上存在着虚假注资、循环注资的问题。近年来,一些企业将银行贷款、发债资金、理财资金等用来投资金融机构,甚至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导致金融机构资本不实,抵御风险能力削弱。

其二,助长资金脱实向虚。近年来,部分非金融企业忽视自身主营业务发展,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助长了脱实向虚和杠杆率高企;还有少数非金融企业不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将金融机构作为“提款机”,使得实体板块与金融板块风险交叉传递。

部分产业资本拓展金融业务并非基于实业的需要,其金融板块也未能有效反哺实业,反而放弃主业创新,将金融业作为转型捷径,加剧了产业空心化,加剧了产业资本“脱实向虚”倾向。

其三,高杠杆。部分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较高,在资产扩张的过程中大量甚至是无节制地举债。此前赵薇旗下龙薇传媒51倍杠杆收购万家文化的案例中,收购所需资金为30.59亿元,其中股东自有资金借款6000万元、第三方自有资金借款15亿元、拟向金融机构股票质押融资近15亿元。

其四,经营过程中出现异化。一些不健康的体量较大的金控集团都有一些“通病”,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经营过程中出现异化,保险公司做成资产投资公司,实业做成金融公司。

适度的产融结合对于非金融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是有利的。但近年来许多非金融企业盲目地投资金融机构,且关联交易问题较为突出,实业和金融业的风险隔离措施不到位,使得金融风险与产业风险存在交叉传染的可能。

填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空白是非常必要的,从市场准入、牌照管理、公司治理、股权结构、风险内控等方面的规范,将让金控集团与资产管理行业更为健康。

新闻推荐

平安两村棚改拆迁签约逾九成

本报讯近日,平安街道张桥齐庄城中村改造项目签约逾九成,接近尾声。据了解,平安街道今年将承担5个省级棚改项目,总共涉及8个村的2075户村民。为确保完成任务,平安街道将棚改任务分为四部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