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任性加班,需套法治“缰绳”
今年“五一”假期,加班费再次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其实,不光是今年的“五一”假期,几乎每到节假日,加班、加班费总会引起大家关注,总会引来不少吐槽。对于节假日加班,企业是如何操作的?连日来,记者采访多名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就节假日加班背后的问题展开调查。(5月10日《法制日报》)
不可否认,企业任性加班,已成为一种潜规则。4月2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劳动就业”专题民生民意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一些单位的员工超时工作情况较为严重。值得一提的是,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人超时工作比例为73.0%。可以说,一些员工之所以没有抵制加班行为,是因为企业设置的工资标准太低,导致员工只得依赖于多加班增加工资收入。
由此,不得不提及一家知名通信企业,曾要求员工签署一份“奋斗者协议”:“自愿放弃所有带薪年休假,自愿进行非指令性加班,自愿放弃产假和婚假。”问题是,企业毫无节制的加班行为,不仅侵占了员工的休息时间,而且危及身心健康,甚至可能会造成“过劳死”。
毋庸讳言,一些企业之所以出此“绝招”,是在钻法律的空子。这是因为,在此前发生的多起员工“过劳死”事件中,事发企业均没有承担法律责任。《劳动法》仅对加班的薪酬进行了规范,但对加班的强度及加班导致“过劳死”等均未作明确规定;换言之,《劳动法》维护了加班者的经济利益,但对加班者的人身权利和生命尊严未进行有效保护。
可见,企业任性加班,需套法治“缰绳”。无限度加班,绝不是体面劳动,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尊严高于一切,企业利益必须为其“让路”。我们呼吁企业要以人为本,从敬畏和尊重生命的角度出发,叫停无节制的加班加点,让员工做到劳逸结合。同时,立法机关应对《劳动法》进行修缮,对企业的加班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管。
新闻推荐
新华社厦门5月10日电,记者从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近日对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猝死索赔案做出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结果,驳回替跑猝死死者家属方的赔偿诉讼请求。2016年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