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诗意
■夏学杰
夏目漱石的《旅宿》堪称为一个人的诗意,书写的是一个画家的短暂旅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在这两句中,就出现浑忘浊世的光景。“可惜现今作诗的人和读诗的人,都醉心于西洋,因此很少有人悠然地泛着扁舟来探访这桃源仙境。我固然不是以诗人为职业的,并不打算在现今的世间宣扬王维和渊明的诗境。只是自己认为这种感兴比游艺会、比舞蹈会更为受用,比‘浮士德\’、比‘哈姆雷特\’更为可喜。我一个人背了画箱和三脚凳在这春天的山路上踽踽独行,完全是为此。我是希望直接从自然界吸收渊明和王维的诗趣,在非人情的天地中暂时逍遥一会儿。”
小说的主人公画家倒也果真寻到了一处世外桃源,他夜宿乡间旅店时:“这晚上那些竹子在枕边婆娑摇曳,使人不能成寐。推开格子窗,但见庭中一片草地,映着夏夜的明月;举目四顾,要不是有垣墙简直就一直连着广大的草山。草山那面便是大海,奔腾的巨浪正在汹涌地打过来威吓人世。我终于通夜不曾合暇,耐性地躺在阴阳怪气的蚊帐里,仿佛身在传奇小说之中。”好一个美不胜收的清幽之地,不禁让人想起《水浒传》中的一段描述:隐士许贯忠携着燕青到其住处,同到靠东向西的草庐内。推开后窗,却临着一溪清水,两人就倚着窗槛坐地。数杯酒后,窗外月光如昼。燕青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
或许,世外桃源,大抵都是相像的,也无非是那些山水自然罢了。
本书充满着诗情画意,加之丰子恺的神译,语言意境甚美,耐人寻味的句子很多,引得读者不由自主地多读几遍。小说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并不止步于世外桃源,并没有抒情到忘乎所以的地步———以为世外桃源就可破解人生之困。
外边是乱世之秋,美若小姐的前夫因战事起银行倒闭而失业,她的堂弟久一终归要去打仗。美若被视为“疯子”,即便是她特立独行,并拥有强大的内心,依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小说坦言:“作为一个纯粹的专门画家,连自身也摆脱不了缠绵的利害羁绊而逍遥于画布之中,何况山、水及别人?”
其实,小说在开头时,就已经承认这种尴尬了。“依理而行,则棱角突兀;任情而动,则放浪不羁;意气从事,则到处碰壁。总之,人的世界是难处的。越来越难处,就希望迁居到容易处的地方去。到了相信任何地方都难处的时候,就发生诗,就产生画。造成人的世界的,既不是神,也不是鬼,就不过是那些东邻西舍纷纷纭纭的普通人。普通人所造的人世如果难处,可迁居的地方恐怕没有了。”可见,夏目漱石是清醒的,纯真再美,也不能当饭吃。所以,他又写道:“我是人类的一分子,所以即使何等爱好非人情,长久继续当然是不行的。渊明恐怕不是一年四季望着南山的,王维也不是乐愿不挂蚊帐在竹林中睡觉的人吧。想来他们也要把余多的菊花卖给花店,把过剩的竹笋让给菜铺吧。”
可是,他又在不住地较真,就连火车在其眼里都是扼杀人性的东西。“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一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文明用尽种种手段来发展了个性之后,又想用种种方法来摧残这个性。”
丰子恺称赞他说:“夏目漱石真是一个最像人的人。今世有许多人外貌是人,而实际很不像人,倒像一架机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靖本报讯5月8日,我区召开迎接省政府安全生产巡查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省政府安委会第二巡查组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对我区迎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