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写柳之妙,唐诗写柳之妙
自古以来,百花盛开,柳枝绽芽,便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成了春天的标志。唐诗中有着对各种树木的描写,但其中写得最多的,恐怕要数杨柳树了。
唐代诗人对柳情有独钟,绝非偶然。唐承汉俗,送别亲友时喜折取柳条赠与离人,以寄相思幽怨之情,故古曲笛音《折杨柳》。在初盛唐时仍有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都是指的“折杨柳”。而唐人之所以喜以折柳赠人,其因有二:一、柳与留为谐音,寓有挽留、留恋乃至相思之意;二、柳树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较强,随处一插,便能存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寓有对离人无论去何方,都能像柳树一样成活生长的美好愿望。
正因为如此,在唐人眼里,柳为有情之物。不少诗人都喜以柳为题,借柳发挥,以柳写情,托柳言志,故写柳的名篇妙句层出不穷。贺知章 《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奇妙,趣味横生,算得上精巧,然与苏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总觉得趣味有余而情味不足。而唐代有不少写柳的好诗,不仅有趣,更在有情。
如岑参的《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此诗以柳为题,并未刻意写柳,也无奇思妙想,却能以情动人。其“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稍用比喻,仍以情为主。到了中晚唐,写柳诗不仅数量激增,而且佳作连连,多有新意。施肩吾《折杨柳》:“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去年的送别之人尚未归来,今年却又在送新的离别之人,极写自己离恨之多。
不过,唐人写柳除了寓有离别相思之情,还有另一重大主题,那便是抒写怀古伤今之情。史载隋炀帝为游江都,开汴河,又在河堤筑宫植柳,不久亡国,后人遂以柳吊古伤今,抒古今兴亡之感。尤以中晚唐诗人为多。如李益的《汴河曲》:“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
到了晚唐,大厦将倾,风雨飘摇,以柳抒写历史兴亡的诗篇陡增。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便有着对六朝兴亡的无限感慨。此外,李山甫《隋堤柳》:“但经春色还秋色,不觉杨家是李家”、李商隐的“终古垂杨有暮鸦”等,亦皆此意,都是借柳发挥,暗寓的都是怀古伤今之情。
总而言之,唐人写柳的诗歌,无论是抒写离别相思之情,还是寄托古今兴亡之感,都是千变万化,新意迭出,达到了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地步。宋代大儒朱熹最喜欢杨巨源的《折杨柳》,常加吟诵。明人杨慎独爱无名氏《杨柳枝》“万里长江一带开”,胡应麟则推 《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为压卷,晚明人后来干脆把此二首并列为《柳枝词》之冠。
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柳树,在唐人笔下,竟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情思,凝聚着绵长悠远的历史兴亡,变得如此千姿百态,奇妙无比,这是唐人的智慧,也是唐诗的魅力。
孙琴安
新闻推荐
□戴先任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17亿辆。相应的,汽车报废量也不断攀升,市场调查机构智研咨询测算,2018年我国报废汽车数量预计907万辆。如此多的报废汽车都流向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