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打非”难在断根 疏堵结合更给力

川江都市报 2018-04-26 10:47 大字

◎杨 理

近日,在运管部门联合多部门的调查执法行动中,一家从事非法客运的“冒牌”客运公司被注销。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有关部门对打击客车非法运输的“重拳”力度,当然也彻底杜绝了部分乘客安全出行的隐患,大快人心。

目前,非法客运仍是打非行动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违法从业者为了利益,几乎可以说是用尽了各种诡计。

细数以往案例可以看到,有借正规公司的名头招揽乘客的,有客运站外借用“不进站票价低”等噱头沿途设点拦截乘客的。春运期间,还有外地客车未在本地运管部门登记行驶路线就违规载客的,甚至还有超长线下线车、报废车还在从事客运的……凡此种种,在客运市场中制造出了诸如不规范经营、乱收费、不为乘客买保险等乱象,更危险的是,为乘客的安全出行带来巨大的隐患。

这些违法者在利益面前毫无底线。为防检查沿途设卡盯梢,遇到执法检查就躲,甚至收到乘客车费后,为避免某些麻烦,将乘客丢在半路。

打击这样的违法行为刻不容缓。在打非行动中,本地运管部门多次开展集中查处行动,排查客运企业,不定时、不定点巡查客运车运输资格,打非的范围和力度都增大中。今年以来,三区四县政府“打非办”加大“打非”整治力度,截至4月15日,全市共开展打非专项行动618次,出动执法人员7485人次,共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608辆,成效也日渐显著。

那么,怎样才能让“打非”更行之有效或更彻底?事实证明,“疏堵结合”的确可行。堵的方面,运管联合交警、公安、旅游、安监、交通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大大加强执法力量,强化监管力度,发现涉嫌违法者就一查到底,将隐患彻底解除,这样的方法有可行;疏的方面,应引导市民认识到:非法营运私家车和客车大多没有为乘客办理相应的保险,即便有保险,保额也比较低。一旦在行驶中发生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后果无法承担。

更重要的是,城市交通规划应该更多地考虑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条件、更到位的出行线路,无论是春运高峰还是日常节点,让老百姓无论去哪都能就近方便坐车。同时也呼吁市民选择乘坐正规的客运班车、公交车和出租车,从根本上断了黑车的客源。

新闻推荐

账号网上买卖,沦为洗钱“绿色通道”——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乱象调查

深圳警方近期破获一起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相关涉案团伙在10余天内骗取700多万元,而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洗钱,是这个案件的最后一环。记者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多地调查发现,目前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