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买书,还能参考书榜和书单吗?榜单?傍单?

济南时报 2018-04-19 14:08 大字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临近,关于图书“买榜”和书单泛滥的话题在读者群体中发酵。图书榜单和书单一度是很多普通读者在购书阅读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最近却频频引发质疑。

不正当操作将图书推上畅销榜

近日,《出版商务周报》刊发了一篇署名为“司南”的文章《图书“买榜”,营销潜规则还是行业道德缺失?》,引发读者关注。文章作者自称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民营文化公司工作,入职第一天,领到20个电商平台注册账号和一本样书,被告知需在一下午的时间里,用这20个账号为这本书写20条言之有物又很容易被人信服的评论。“第二天,这本书就出现在了电商平台的‘热评榜\’上。”文章写道。

除此之外,这位作者还称其被要求操作“回购”,即使用能够产生购买和消费的账号购买一定数量的指定书籍,分散寄到公司、家里或者朋友那里,其中的花费由公司统一报销,收到货后再写评论,不仅将这本书推上“热评榜”,还将这本书送入“热卖榜”。

“这就是‘买榜\’,即出版机构通过内部工作人员,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购买同一本书,造成销量飙升的现象,用这样的方法虚增销量,让图书进入畅销榜。”文章写道。

图书进入这样的榜单意味着它在电商的海量图书信息中会有更多被读者捕捉到的机会,文章作者算了一笔账,这本书定价30元,电商平台售价20元,单日集中购买50本,需花费1000元,其中物流成本由电商平台承担,人力成本忽略不计,如此一来,这种“买榜”的做法,比起投放广告要划算得多。

电商管控禁止恶意刷单

记者从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出版行业内确实存在这种“买榜”现象,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势必会对其他一些正常渠道销售的书籍销量造成不良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一本书是否通过“买榜”进入热评或者热销榜单,有些其实可以一眼识破,比如一本几乎不具备畅销条件的书,突然出现集中而且较高的销量,那么基本就可以判断它“买榜”了。一些大的电商平台会针对图书商品的评论刷榜或者异常集中购买现象做一定的管控,在一些管控严格的电商平台,“买榜”还是有困难的。

京东图书相关人士表示,京东图书平台禁止恶意刷单行为,会通过各种渠道平台对出版社和供应商进行一定的宣贯培训,而且后台系统会对相关疑似刷单、回购的订单进行相应拦截。如果一个账号针对某一图书商品发生一定数量的异常下单,后台系统会对其进行监控升级,除此之外,还会有后续约谈等措施。

当当方面相关人士表示,当当图书会加强图书的选品,放弃低端市场,放弃同质化的书,实现良币驱逐劣币,通过图书大数据和图书推荐算法,在为读者发现好书的同时,也为好书找到读者。

畅销榜单是参考而非标准

电商平台的畅销榜单一度是很多读者和实体书店购书的重要参考依据。经常在电商平台购书的市民黄先生说,有时候没有特别的购书目标时,会选择点击进入电商平台首页的各种图书榜单或者各类推荐进行购书,但是否决定购买并不会完全依据其中图书的销量或者评论,而是更多地依靠图书本身在平台上的详细介绍。

黄先生说,他很少会在收到书后写评论,因此也很少关注那些评论,因为书是需要花费时间阅读才能知道质量如何的,无法做出即时评价。黄先生说,相较于图书榜单,他更看重图书作者、出版机构的知名度,以及媒体的相关推荐。

除了书榜,一些推荐书单也被读者视为购书参考。一些个体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上的文化大V,几乎每个月都会“晒”或者推荐一份私家书单。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书单、职场书单、教育书单等。各式各样的书单五花八门,难免让读者眼花缭乱。

据记者观察和了解,阅读经验越少的读者,越会依赖这些书单。而资深阅读人士反而对书单有着更高的警惕性。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很多书单推荐往往是有倾向性的,他们会参考书单,但在选择时还是会考虑自己的阅读习惯、书本身的质量等。要摆脱劣质书单的干扰,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对书和阅读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记者江丹)

新闻推荐

保护我自己 预防性侵害

4月15日上午,烟墩街道西杭社区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性教育安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以加强青少年儿童保护工作。此次活动主要针对7-14岁青少年儿童,以互动游戏、案例分析为主。社工首先以身体接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