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旧衣物回收不能成为“爱心糊涂账”

市场星报 2018-04-17 01:03 大字

每逢换季,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为整理出的大堆旧衣物犯愁,丢掉可惜,留着又无处安放。近年来,一些小区内陆续出现了旧衣物回收箱的身影。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居民都有过往旧衣物回收箱捐衣服的经历。有市民认为旧衣服终于有了“变废为宝”的好去处,但也有人担心有些衣服会回流市场。(4月16日《春城晚报》)

笔者居住的小区也有旧衣物回收箱,记得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心生一种欣慰之感:想不到公益活动已经细化到这个地步,并且自己随时随地就能参与进去。后来仔细一想,正如一些市民的担心,回收箱上的信息过于简单,没有任何的权威背书,衣物一旦进入回收箱之后,一切流程真正就是“暗箱操作”,甚至连回收箱所属什么企业或组织都不知道,遑论捐赠的衣物会不会真正到受助者手中?

设置旧衣物回收箱的企业或组织没有告诉人们,什么是公益捐赠、什么又是商业捐赠,更没有讲清旧衣物从回收箱到受助者手中,中间还需要经过分拣、消毒、清洗、整烫、包装、贴标等多道工序,以及支付不菲的交通运输成本。而在经过多次挑选之后,大多数旧衣物其实并不适合捐赠。

由此可见,在一切不公开、不透明的语境之下,再加上法规的缺位,比如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旧衣物依然不在规定的“再生资源”之列,也没有对旧衣物回收模式作出引导性规定,因此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旧衣物回收基本上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如此一来也就好理解旧衣物回收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乱象,无论是旧衣物回收公益活动虎头蛇尾,最后因无人管理而成为存放旧衣物的垃圾箱,还是一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公益牌子谋取非法收入,消费人们爱心、稀释社会信任,诸如此类,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结果。

不能让旧衣物回收成为一笔“爱心糊涂账”,归根到底还是要完善法律法规,让捐赠者、企业或公益组织、政府部门以及受助者,在旧衣物回收的链条中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权责明确、对等,然后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新闻推荐

川中油气矿 一季度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

截至3月31日,川中油气矿2018年一季度已累计生产天然气30.4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以来,川中油气矿紧紧围绕油气生产中心任务,认真抓好生产运行组织、现场安全管理和员工队伍建设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