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机器测试拒录取被怼的只是机器?

济南日报 2018-04-12 12:13 大字

黎青作□郝 倩

一个在导师、家长眼中及朋友圈中表现非常优秀、活跃的女研究生小鑫,在参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的校园招聘中,通过笔试、面试后,却被第三方机构ATA(全美在线)判定情绪上存在高风险,委托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因此拒绝录取。(4月11日央视网)

“你不是真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机器出具的情绪检测报告,没能得到小鑫的导师和亲友认同,也没能得到广大网友的理解。“研究生考银行最后环节被拒:机器人性格测试不适合”的新闻在本周三的新浪微博热搜榜上挂了半天。30多万网友蜂拥而至,热烈吐槽的只是机器人“错杀”优秀活泼女孩的冤案吗?恐怕未必。

“机器人:关系网中查无此人。”热评第一的这条段子告诉我们,与围观机器人犯傻相比,有关萝卜招聘黑幕的想象更有爆点。

“没关系不要碰银行、电网、烟草。”“一个外人去什么家族企业,基因不一样。”……

这样的想象未必就是真相。事实上,近些年的招录考试是越来越严的。以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为例,面试全程录像录音,如有违纪违规将取消资格、全部成绩无效处理等,很大程度上遏止了萝卜招聘的歪风邪气。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后,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甚至足以入刑,更是极大地震慑了“关系户”。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股歪风邪气不是那么容易绝迹的,“量身订制”“因人画像”的惯性在个别地区、行业仍有残渣余孽。尤其是一些福利待遇较好的垄断行业,在没有明确的、全国统一的制度规范以前,仍然让人非常有想象空间。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少人对女研究生被拒绝录取背后的想象,很大程度上可能出自固有印象和惯性思维,可以说是机器人替过去招聘黑幕的恶劣不公“背了锅”。只要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清风继续扫荡全国、全社会,更多地区、更多行业的萝卜招聘利益链被打碎,这样的想象自然会消散。

新闻推荐

高校学子不应对“懒人经济”过度依赖

这几年,大学生在群里发信息,就会有学生接单“代跑腿”——代买饭、代取快递、代打水……而在河南一些高校,拿起手机,通过学校后勤部门的公众号,花1元配送费,就能在宿舍吃到食堂的饭菜。近日,河南理工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