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西北大学:传承践行“公诚勤朴”

三秦都市报 2018-04-08 02:51 大字

  作为全国著名高校、文明校园的西北大学,多年来不忘优秀精神与传统的传承,“公诚勤朴”的校训,不仅凝聚着这所具有116年办学历史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也滋养了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让学子在践行优秀传统和精神中,为这所知名学府增添了新的荣光。

  在西北大学校园,有一批老教授们,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在教学一线,也向年轻的学子们诠释着“文明”的内涵。85岁的著名数学家王戍堂先生每周三和周日下午,都会走进课堂,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探讨如何做好科研。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奋斗精神传承给今天在校的学子们,希望这些对他们成才有所帮助。每学期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90多岁的张岂之先生,都会为师生们讲授中华传统文化,他想把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更多的分享给校园里的大学生学子们。

  在西北大学,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可爱的祖国”系列讲座,从1984年开讲,便一直没有中断,坚持了34年,它激励着一代代学子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每年的毕业季,每位毕业学子都会收到母校赠送的刻有“公诚勤朴”校训的纪念印章,这不仅是母校对学子永久的教诲,也是学子与母校许下了恪守精神传统,实现人生价值的约定。

  西北大学以活动为抓手,通过潜移默化的精神引领,让传统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风化人。每年的毕业和迎新晚会上,学生排演的《英雄如歌》都会如期上演,杨拯陆、罗健夫、郭峰、侯伯宇、龚全珍等西北大学师生中涌现出的典型,被一次次再现。

  有了典型引领,让西北大学师生有了坚持传承和优秀精神的勇气和动力。陈伟星老师,连续19年坚守在脱贫一线,每年平均驻村在280天以上,发动师生为群众脱贫提供资金以及智力与技能支持,帮助上千名贫困群众脱贫,成为校园师生之间经常谈论的佳话。

  1995年,西北大学师生发起了“秦巴山区关爱帮助志愿服务队”,23年来,共有300余名专家、医生和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使当地儿童智障患病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据统计,西北大学95%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68%以上的学生能坚持经常性参加,六成的学子参加了志愿者服务社团,每年假期,都有千余名师生赴各地开展支教、宣讲、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中涌现了全国优秀志愿者、建功立业先进典型,“四个最美”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先进典型。

  本报记者张彦刚

  文明校园巡礼

新闻推荐

化学老师的儿子揭开锅盖,使劲闻了闻里面炖的汤 他妈伸手就是一耳刮子,“说了多少次?要用手扇闻!”

【老师】眼光很准初中时学校运动会,体育老师点名让我参加短跑,结果真拿到前几名。颁奖时体育老师对我说:“前几天在医院,看到一个娃打针的时候拔腿就跑,两个医生都没追上,我没看错,真是你啊!”下次记住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