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些金融陷阱: 条码嵌入木马病毒电信诈骗花样繁多
资料图片
近几年,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亮相,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然而,由于服务不规范以及消费者保护意识不强、识别风险能力不高等原因,金融成为消费纠纷高发领域。在生活中,我们要当心哪些金融陷阱?
网购支付不要随便扫码
在网购过程中,一些平台原本会有“收到货物再确认付款”的交易担保机制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然而,若不法商户在消费者支付环节骗取其使用购物平台监控外的扫码方式进行付款,一旦消费者扫描不法商户发来的收款码进行支付,钱款将直接进入不法商户账户中,原本的保护机制就会失效。
消费者不仅不能随便扫商家的二维码,自己的二维码也不能随便泄露。随着扫码支付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消费者不熟悉收款码和付款码的具体功能实施诈骗。
消费者还应引起重视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目前条码支付发展不规范,支付条码容易携带恶意代码、木马和病毒的特点,窃取用户敏感信息甚至盗取用户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者使用条码支付时,尽量不要拿手机扫别人的静态条码,而是要让对方扫你的手机。“那种事先贴在店铺墙上的二维码是静态的,安全性远低于手机上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
少些“脑子一热”“一时大意”
随着电信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甚至有不少高学历的人也会被骗。这其中的很多时候只是消费者“脑子一热”“一时大意”,往往过不了多久就能意识到上当受骗。为将资金阻截在被诈骗分子转移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文件,从2016年12月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在发卡行受理24小时内,个人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
发现被骗还能撤回,这条政策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消费者平时应当注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选择信用度高的企业或机构购买东西或刷卡消费,不要贪图小便宜。在信用状况不清楚的情况下,不要在网站或手机客户端上预存银行卡信息甚至其他重要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
发生金融纠纷及时投诉
一天,卫薇薇正在商场购物,刚刷了一笔几块钱的账单,手机却收到了成功支付100元的短信提示,她很纳闷这100元是怎么被刷走的,于是打电话询问银行客服。
银行客服回复说,这100元是通过易联支付刷走,并且是在知道了卫薇薇银行卡号和密码的情况下,以手机充值的方式从卡中划走,又问卫薇薇不久前还有一笔30元的付款是否由她本人操作。
卫薇薇一听吓着了,如果不是那天注意了一下短信提示,不知道自己的卡还会被刷走多少钱。而且这张卡是她的工资卡,绑定了很多账户,如果卡号和密码都已被泄露,损失将无法估量。
钱能找回来吗?银行客服的回应让卫薇薇很不解。银行客服说,系统这里能看到前后一共130元是给哪个电话号码充值,但想找回这130元,还需要她本人去公安局报警,然后等待公安局办案处理。
业内人士认为,在消费者落入诈骗陷阱时,一般会想到找金融机构进行投诉。原则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有安全保障义务。若消费者否定刷卡交易,认定为盗刷,银行应认真受理。目前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在诈骗事件发生后有所为,今后更应加强宣传指导,经常发布消费提示,避免消费者重蹈覆辙。
对消费者来说,一旦发生盗刷事件,持卡人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银行卡消费明细、网上交易明细、出境旅游证明等,积极联系银行,向警方提供线索。
王观
新闻推荐
为保证监察机关有效履职,监察法赋予监察委员会必要的监察权限和调查手段。其中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12项措施由监察机关决定和实施。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