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违规小程序:封停超2000个 多涉售假涉黄违规经营
今年年初,一些售假卖家悄然“傍”上了微信小程序,不少用户真假难辨,中招者不在少数。从交通出行到电商购物,小程序已渗透多个应用场景,却也成为个别违法违规者的藏身之所。除了售假贩伪,有的还利用小程序暗地开展涉黄涉赌活动,有的则利用监管漏洞开展恶意营销和违规经营,严重损害用户权益。
2月,微信官方发布公告称:已对涉及假货高仿、色情低俗和违规“现金贷”等超过2000个小程序,进行永久封禁处理。然而,要真正清除小程序中暗藏的毒瘤,仍待平台方同监管部门、用户受众等形成更为有效的合力。
今年年初,一些售假卖家悄然“傍”上了微信小程序。视觉中国 资料图
开发门槛低——违规者盯上小程序
今年1月,一款名为“同住酒店拼房”的小程序打出“床位共享”的噱头,引发争议。在其页面中,用户不仅可以看到他人发布的拼房信息,也可自行发布日期、位置、价格等拼房需求。看似煞有介事,然而由于对使用者缺乏严格审核,加之宣传中使用“异性拼房”等暗示诱导性话语,不免让人质疑其存在涉黄之嫌。就在日前,湖南长沙市公安机关对一处涉嫌利用小程序公开招嫖的涉黄场所进行查封。
登录即送5000枚金币,猜中大小就能赢取金币,还可兑换最新款某品牌手机……除了非法涉黄,还有违法小程序以“拼手气、赢奖金”为幌子,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非法赌博活动,有网友因一时贪财沉溺其中,甚至不乏“越玩越输、越输越玩”者。
小程序为何屡屡被违法违规者盯上?“小程序无需下载、即用即走的优势有目共睹,但这种优势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一种“天生缺陷””,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由于小程序在人际传播中的快速性和隐匿性,既容易成为非法活动者假借的幌子和伪装,同时也给有关部门开展有效监管增加了难度。
《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9月,微信平台已发布小程序覆盖的服务类目涉及超过20个行业大类,涵盖超过200个行业细分类目。一方面,小程序正向越来越多的生活应用场景渗透;另一方面,不少质量参差不齐、资质欠缺涉假的小程序也成为用户的烦恼。
在电商平台输入“小程序开发”,结果中提供小程序定制开发的店铺多种多样,制作费用一般在100元至400元不等。相对较低的开发成本和门槛,让不少浑水摸鱼者趁机进场。
“任何一种产品在发展初期都会经历“成长的烦恼”,小程序也不例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常江表示,小程序较低的进入门槛方便了用户和开发者,却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低俗违规现象,“随着小程序的日益普及,监管审核力度也应升级。”
监管强协作——成长期更需紧箍咒
号称“放款简单、快速”,额度从200元至10万元不等……尽管明令禁止,一些非法现金贷仍伪装成小程序上线,继续违规从事贷款业务。为绕开平台监管,一些违规经营者通过“先上线后改名”等伎俩,同审核机制玩起了“躲猫猫”。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微信小程序用户数已接近4亿,占微信用户总数比例接近50%。小程序虽小,用户数量却十分庞大,清除糟粕毒瘤已是当务之急。
日前,微信官方发布公告,反馈近期对违规小程序的处理。微信平台已永久封禁976个“假货、高仿”类小程序、数百个“色情、低俗”小程序,以及1000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并在“上线后改名”审核渠道进行技术规范和人工审核拦截,针对绕过资质审核的情形严厉打击。
“一旦放松了对小程序的准入门槛,久而久之就可能有损其整体品质。”常江认为,平台方应对小程序开发商和服务主体提出明确资质要求,同时设立严格审核程序。
“每个普通用户也应有所作为。除了投诉举报,平台方可以结合用户评价对上线小程序进行信用认证,使“用脚投票”的结果被更多用户知晓,有效压缩不良小程序的生存空间。”朱巍同时建议,网信等监管部门可在参考用户评价基础上,建立完善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线上线下联合整治,合力根治违法违规小程序。
(原题为《2000个违规小程序封停》)
新闻推荐
在小区门口,一辆电瓶车和一辆小轿车碰了一下,人没有问题,车也都丝毫无损,两个人刚刚叮当一句,被一位老人劝开了,“都没受损失,人也都平平安安,大过年的,可别吵架”。一句话,把两人的火都消了,各走各的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