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结尾也是成功的一半 你听说过“峰终定律”吗?
为什么高潮和结尾会在评价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呢?因为当我们评价一段经历的时候,决定评价高低的并不是当时每一刻的真实体验,而是我们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因此在记忆中最为清晰的高潮和结局则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好的结尾也是成功的一半。
我可不是随便说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它甚至还有个名字:峰终定律——在我们评价过去的某段经历时,其中的高潮与结局,往往是最终评价的决定性因素,过程则往往为我们所忽视。这就是“峰终定律”。
距离2018年春节只有一个月了,回顾过去这一年,也许你还有很多自认没能很好坚持的计划,但与纠结过去的每一天相比,把握最后的这段时间显得更加重要,毕竟一个好的结尾其实在我们的回忆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最甜的葡萄最先吃 还是留到最后吃?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面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者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吃葡萄这件事真的跟乐观、悲观相关吗?人们又为什么喜欢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后?
从一个角度来看,将好吃的留到最后,那么一直都保有希望;将好吃的抢先吃掉,最后便只能以“坏葡萄”收尾。
“峰终定律”则是这样解释的:由于人是情感性动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留存在记忆中的往往是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琐碎的细节则会逐渐变得模糊。而因为结尾的发生时间离现在最近,所以我们对一段经历中结尾的记忆也相对更清晰。
这个定律来自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人们对体验的记忆取决于两个因素: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我们在体验过一项事物之后,真正能记住的只是高峰与终点时的感受,而在过程中间,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及其时间的长短,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它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我们的各类情感体验——餐馆的菜肴未必每一道都精致可口,但如果有一道特别出色的招牌菜,再加上美味的餐后甜点,多半会让顾客们赞不绝口,感觉自己不虚此行。
旅行也是同理,除去舟车劳顿,途中奔波,不尽如人意的小插曲也不可避免,但若主要景点令你满意,加上愉快的回程,就会让人对整段旅行打个高分。
至少据我所知,多数游客在选择出发与回程的交通工具和具体时间时,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回家的路途、时间安排更舒适一些,大约也是类似道理。 (Violet)
我终于明白了史泰龙的那句话
小时候我最崇拜的硬汉影星,莫过于史泰龙了。他那经典的《第一滴血》及其续集,我每部都看过不下10遍。
在他很红的那段日子里,杂志上也时常能看到他的采访。但我记不清看到那句话是在哪里了,似乎是引自他在某部电影里说的台词,也可能是他接受采访时吐露的角色心得。
总之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流芳百世,否则就白活了。”
第一次看到那句话的时候,我大概只有十来岁,觉得很奇怪——可能也就是因为感觉奇怪才一直记住这话的吧。或许是翻译的原因,流芳百世这句成语跟“白活了”的俗话实在有些不搭,让我久久不能理解。
随着年岁渐长,我终于慢慢感觉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无限深意。终于,当我在一本书中看到杨绛先生的姑姑、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1884~1938)的故事时,彻底明白了史泰龙那句话。
杨荫榆在民国时期曾任当时的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当时国家动荡,女师大的一些学生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杨荫榆个人很不赞同在校女生们参加这些运动,因此成了那些学生们的敌人,她们闹着要让杨荫榆辞职。
作为回应,杨荫榆开除了几个态度最激烈的学生,包括鲁迅当时的女友许广平,还有刘和珍等,被鲁迅写文章骂得狗血淋头。1925年8月,杨荫榆黯然辞职,离开了北京,去苏州投奔她的二哥,也就是杨绛的父亲。
回到苏州后,她继续从事女子教育。1937年,日军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日语流利的杨荫榆经常挺身而出,勇敢怒斥日军军官,保护自己的乡亲们。日军最终杀害了她,但她这一生中最后的壮烈,足以抹去之前所有的争议和阴影。
仔细想想,让我们铭记一个人、认为他卓尔不凡的,要么是他生前的成就,要么是他死去时的英勇或牺牲。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峰终定律”。 (赤心)
猝不及防的分手,是最痛苦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在地铁站遇到过一个女孩。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很心动。后来我发现她也注意到了我,于是鼓起勇气微笑。她也微笑回应。
在拥挤的车厢里,我们挨得很近,我不小心踩到她的脚,赶紧道歉,俩人就这么聊了起来。在我到站下车之前,成功要到了她的手机号。
我们互发了几天短信,当然,都是我主动发给她,从小心翼翼到大胆试探,她的回应总给我很大期望。一周时间不到,我已经在憧憬约会那天的场景了。
然而,当我终于提出约她出来吃晚饭的时候,女孩隔了很久才回我短信,说她已经有男友了。
当时我的心情,简直就是从波峰掉到波谷,用兜头一盆冷水来形容,毫不为过。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我都不想对任何女生主动搭话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其实对她根本不了解,就是萍水相逢,人家可能出于礼貌或一点点好感,给了我联系方式,又出于客观原因拒绝了我而已,我为什么要如此耿耿于怀呢?
直到看到峰终定律,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女孩拒绝我的时候,我还沉浸在刚刚充满期待的喜悦之中,感情正在升温,因此这一猛然反转,就让我措手不及,留下阴影。
分手也一样,如果一方突然提出分手的时候,另一方毫无心理准备,甚至还沉浸在美好的恋爱感觉中,那么他/她的痛苦系数就会越高。
所以最痛苦的分手就是让人措手不及且快速的分手。
哎,下月就是情人节了,我也想跟正在酝酿分手的情侣们提个建议:不要让人措施不及,要让人有心理准备,分手前最好能先释放一定信号。 (彼岸草)
新闻推荐
家住大连甘井子区诺维溪谷小区21号楼的吕女士万万没有想到,凌晨的一场大火,不仅毁了五口人赖以生存的家,还差点要了5口人的命。而“疑凶”或许正是一个刚买回家一个多星期的儿童玩具,这个被吕女士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