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救命神器”应成为公共场所标配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1-12 16:37 大字

[摘要]应成为公共场所标配

2015年起,福州市陆续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在关键时刻能发挥“救命”功能。但目前全市仅设置了约20台AED,多数公共场所还未配备。有人大代表提出,希望在全市大型公共场所普及AED。据悉,未来三年至五年,福州市所有公共场所都将配备AED,总量约300台。 (1月8日《福州晚报》)

AED,中文名称就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其主要用于猝死患者的急救,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能成倍提高,所以也被称为 “救命神器”。近年来,随着公共场所猝死事件的高发,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部分机场和地铁站,都有配备AED的尝试。即便是这些一线城市,AED的配置率都还远未达到普及水平。

据央视2015年报道,中国心源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有50多万,居全球之首。其有效救治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像AED这类具有高效急救作用的设备仪器,在公共场所非常少见。在这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虽说加大 AED的配置需要一定的公共投入,但作为一种有着显著效果的 “救命神器”,加大相关的公共投入和配置力度,显然是值得的,可以纳入城市应急预案的保障之中,从投入规模到配置标准等,进行统一规划。

当然,正如专家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AED不仅是一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换言之,单纯加大仪器的配备力度,或许并不难,难的是让仪器发挥应有的“救命”作用,还须急救技能作为支撑。此前就有媒体调查发现,即便少数公共场所配备了AED,其使用率也非常低,因为很少有普通民众会使用。在这个意义上,公共场所AED的配备,与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应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公共场所猝死事件的高发,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而其救治率低,恰恰映衬出我们在公共急救上的短板和不足。因此,加大公共场所AED的配备力度,使其成为城市公共场所标配,理应成为更多城市的自觉,并以此为契机,强化社会的急救常识和技能的普及,挽救更多的生命,也提升每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

摘自《燕赵晚报》

新闻推荐

少数中国公民在海外违法犯罪 外交部:坚决支持依法严肃处理

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12日消息,近年来,有少数中国公民在海外实施跨境电信诈骗,参与甚至组织跨境网络赌博,从事走私贩运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对此,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郭少春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