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肉造假,别再仅以“个案”处理了
被冠以“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多个乡镇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们所加工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地名吃——“河间驴肉”。这些“河间驴肉”多不含驴肉,而是由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上驴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剂煮成。这样的“驴肉”价格低廉,一斤在20元左右。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黑作坊通过货车、大巴等方式,将一包包“假驴肉”发往全国各地。(1月8日《新京报》)
毫无疑问,那些黑心商贩们生产、制作、销售这些合成假驴肉说到底是为了一个“利”字。是真假驴肉一斤数十元不等的巨大差价空间让他们见利忘义、铤而走险的。这在历次制假掺假、欺诈经营的案例中可以说已是不足为奇。从广义上说,在当前频频曝光的旅游、餐饮、服务等领域的欺客宰客、弄虚作假等事件背后,也都是这种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心态作祟。诚然,这种不良风气和错误理念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彻底消除的。但是,就此事笔者不禁想问,一个外地记者孤身卧底都能差不多摸清的假驴肉产供销基本脉络,一种黑窝点遍地、假驴肉满大街都是产业化状况,当地执法部门看不到、查不出、治不了?要知道,那种露天放置的庞大锅炉,还有动辄成吨的假冒驴肉,以及南来北往的产销网络,可不是说隐藏就能消失不见的!
由此可见,假冒驴肉横行,黑的是人心、丢的是信义,而更缺的是严密的监管和有力的打击。尽管据报道当地对假驴肉产业也曾进行过“专项整治”,但是显然效果不够理想、整治也谈不上彻底。
希望此次曝光后,当地能够真正重视起来,下决心深入治理,在严打假驴肉产业链和突出乱象的同时,努力找出症结根源和各种漏洞,谋划建立一种真正全面长效的监管治理机制,将假驴肉彻底逐出河间,让制假售假者真的感到不值得去冒险,不敢再打驴肉的主意。万万不能只将此当成“个案”,搞就事论事、短期运动式的所谓“专项行动”,打几只“出头鸟”,应付风头了事。否则,一阵风吹过,假驴肉定会卷土重来,或是从来就不曾“走远”,类比其它造假乱象也是这个道理。
新闻推荐
1月8日,据交通部网站消息,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起草《民航旅客国内运输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承运人或者销售代理人在销售客票时,不得以默认选择方式为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