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曹雪芹
朱军不久前的京城之行,冥冥中的牵引让你第一时间就奔赴着去寻找曹雪芹,那是一种期待,亦是一种阅读红楼梦之后的向往。
几乎倏忽之间,你远行千里,站在了京西香山脚下正白旗三十九号的那一株老槐树下,面对着曹雪芹的世界。这里没有标志性的黄叶,有的只有北京植物园里的绿色和空了,对此你只能惋惜。那一株老槐树枝桠虬结,皮裂色黑,腰有些佝偻,显然已经沧桑得很了,依然站在雪芹纪念馆门前守候着什么,也默默地迎候着你我;你看过去,依稀想起岁月的风尘,还有不息的年轮。进入门扉,展厅还在,一面是曹雪芹的生平展示,一侧则隐隐地关闭,显得有些冷清,似乎隔绝着什么消息。生平展示资料固然是经过筛选的,各种版本的《红楼梦》样本固然很是齐全,但岁月的风尘掩映过去,一切都有些模糊了。一些卷册里有红笔勾圈,那是对于小说和现实的某种对应,是曹雪芹的祖上曾经的风光,还是从他父辈开始跌落的满门牵连?就不好说了。走过去,是隐隐约约的介绍,可信也不可全信,就显得飘渺。走出去,对面的展室似乎半开,也似乎关闭,就不好贸然地进去。这时候,庭院空落中的又一株槐树映入眼帘,阴翳之处出现一尊曹氏的塑像,清瘦而弯曲的半蹲身影,一身寒衣,一个头颅,还有一只伸出去的手臂摸着的酒杯,构成了一个硬朗而又不甘的曹雪芹,还有双眼里射出的忧愤与不屈之光。此刻,这里没有醉鬼鄂比的呼喊,没有友人敦诚的相邀,只有曾经拽杖过烟林的凄然,只有一个人的坚守,只有书写中的寂寞和颤栗,乃至于整个正白旗村的行走,都在时间的河流中渐渐飘远了。抗风轩呢,黄叶村呢,还有邻居们对于这个曹雪芹先生的善待,都存在过,也都消失了,成为一片混沌,也成为遥远时空中一段文人的掌故,慢慢地消散了。唯有《红楼梦》留存下来,成为曹雪芹贫困中的高山流水,还有挣扎之后的默默坚守。对此,你心有憧憬,也有着漫长阅读中对于经典的向往。那么,就蹲下来,或者站过去,靠着曹雪芹先生,和他留一张合影吧!妻子给我留下了一帧与曹雪芹的合影,也留下了一次远行中的精神停留。临了,你看见一处书肆,那是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书店,密匝匝的书摆着,商品簇拥,二维码显赫,一位妙龄女子在那儿守候,在买书,只是,除了商业气息似乎没有什么和被誉为雪里芹菜的曹雪芹相连,也没有曹氏的气息;但是,隐隐约约地,你依然能够感受到曹雪芹村流过的气场,以至于渐渐可以感觉到黄叶村秋天的索寞了!买了书,回头一看才想起什么,又漫步回来,寻找那一处西林壁题,找不见了,真的找不见了,那一处被给后来的文人和文坛作为曹雪芹和《红楼梦》蛛丝马迹的西林题壁,还有曹雪芹先生曾经栖居过的陋室,又去了哪里?陋室显然是难以瞻仰了,那一处瓦灶绳床,那一处在抗风轩里写作的身影,早就远去了,你只能玄想,也在尴尬之中没有办法,很多的陈年旧迹,无数的老街小巷,都在岁月的风雨和人类的所谓改造中不复存在,何况一个曹雪芹的抗风轩,那自然不在话下。就连西林题壁,也在有意无意之中成了一个影像的投影,字幕在回放,一切也在斑驳;“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说尽了世间百态,还有人世的炎凉。这一幅对联,乃至更多的诗文,有的是敦诚的,有的是后人的,还有其后哪个人题写的“真不错”,是认可还是批文,是赞同还是无奈?同样也不得而知。至于撰写《红楼梦》时期的曹雪芹,至于抗风轩时期的苦楚和欢乐,也行迹寥落,风雅难存了!所幸,《红楼梦》存在下来,至今没有衰色,也似乎难以超越,这恐怕也是一件奇迹。反衬过来,我们这些后人对于曹雪芹,对于《红楼梦》,似乎也有些不恭,还有汗颜。
新闻推荐
随着外卖市场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美食福利,但外卖美食的问题却不时遭到网友吐槽:怎么总感觉外卖菜量没在饭店吃得多?为什么我餐盒里的菜感觉被人吃了一半?随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