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要治“网购黑评”还须自身够硬

华西都市报 2017-12-25 05:29 大字

◎李晓亮

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看似繁荣的网络数字交易背后,却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网购黑灰产”。有的人仅仅是通过虚假退货,十天内就赚了近5万元。记者调查显示,恶意差评的软件开发和交易平台,非法信息数据获取、退货经验交流群组等,互联网黑色与灰色产业相互交织且多处于无管理状态,在网上滋生了大量的诈骗、讹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南方都市报)

之前,我们对于差评的印象,多是某买家遇到无良商家,根据商品实际质量打了差评,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呼死你”,遭各种骚扰电话千里追杀。而现在的“网购黑灰产”,则展示了差评的另一面,买家卖家易地而处,卖家一下成了弱势一方。因为这里的都是靠恶意差评混饭甚至发财的“职业差评师”。

一般意义上的网购差评,那个“差”是产品质量或商家服务的客观评述,而这个职业差评的“差”则是一帮网络寄生虫的敲诈勒索伎俩和不法谋生手段。这不是差评,而是“黑评”,应被列入“网络打黑”行动。

“网购黑灰产”早已成为网络毒瘤,危害甚巨:早在2015年,黑灰产从业人员已超40万,且两年间涨了超90%,规模巨大。如果还视其为成不了气候的小打小闹,那将是电商生态、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和法治威严的多重蒙羞。

如今黑评猖獗,而店主息事宁人,赔钱了事,而非据理力争,依法维权,除了时间财力等成本投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或是当初电商发展草莽期,某些卖家热衷刷评刷星刷钻等“水军营销”大法,现在的黑评成灾,不过是当初的水军反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水军进化出的黑评讹诈,和靠山寨次伪发迹的倒霉店家,联袂演了一出闹心闹剧。灾祸频仍,却已分不清哪是主因哪是次生灾难。

其实,整治“网购黑灰产”,执法并非无空间,比如以公正严苛执法,杜绝那些商家“违规违法”空间,不留黑评余地;比如,对于身份信息在内的各种平台的账号黑市非法交易乱象,不能再监管乏力。须知,类似的诈骗根就在于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真正杜绝黑评,需要各部门合力,“群防群治”,跨域合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电信、银行、互联网企业平台都必须加入进来,政策、立法、执法、技术上兜底严控,没有假货泛滥,没有水军经济,自然无网购欺诈。

货不对板,则身板不硬,黑评滋生;品质优良,则不惧讹诈,依法维权,“网络‘黑灰产\’才无所遁形”。

新闻推荐

多举措强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本报讯时值岁未年初,为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确保交通安全形势稳定,连日来,明光公安局交管大队多举措强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他们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做好提前提示、及时预警、宣传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