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末代汝阴侯畏罪自杀被汉武帝削爵除国

阜阳日报 2017-12-15 19:20 大字

通讯员 杨玉彬

自然万物运动,皆循强弱流转、盛衰轮回、生死相倚之道,汝阴侯在经历了权倾朝野、富厚天下的短暂辉煌之后,很快步入削爵除国、亡命殒身之途,应验了“富贵不过三代”的古训,前后盛衰之变,令人感慨。

末代汝阴侯自杀除国,见《史记·夏侯婴传》:“侯颇尚平阳公主,立十九岁,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罪,自杀国除。”夏侯颇之死,既有其骄奢淫逸、自陷法禁的原因,也与当时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有意识剪除地方诸侯势力的社会背景有关。另一要因,汉代史官隐讳不记,就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恐亦脱不了干系。

汉代公主血统尊贵,地位等同列侯,出嫁称“出降”以示高贵。列侯娶公主则称“尚主”,以示以卑事尊。汉律规定了公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婚姻处置权,公主不满夫家可单方离开夫婿另择配偶,列侯“对公主不敬”则属重罪。列侯娶公主犹如头悬“双刃剑”:一方面,给列侯及家族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司法特权;另一方面,列侯又不得不谨慎侍主,容忍其骄横跋扈、不守礼法、弃夫再嫁等种种恶习,稍不检点或对公主“不敬”,就能招来杀身甚至灭族之祸,以故此类婚姻多以列侯付出惨重代而终结。末代汝阴侯娶平阳公主,居安不知思危,贪福不晓避祸,不幸走进了后者的行列。

平阳公主系景帝之女、武帝的异母姐姐,其母孙姓。她工于心计、热衷权谋,善投机钻营,在政坛上极度活跃。她一生先后嫁三夫:初嫁平阳侯曹寿,后因曹寿得恶疾,弃之再嫁夏侯颇。汝阴侯死后,又嫁大将军卫青。原本,平阳公主就不把夫妻感情当作一回事,“梅开二度”的公主自然也不会与夏侯颇有多么忠贞的情感关系,活跃于皇室政坛、不甘寂寞的平阳公主婚后更不可能常住汝阴侯国甘过相夫教子的生活。她与夏侯颇长期分居,系不争之实。假如夏侯颇与平阳公主情形不离生活在一起,也就不可能发生“与父御婢奸”这种有违人伦的事情,因为没有哪一个列侯常敢如此胆大妄为。

“与父御婢奸”是汉律规定的“和奸罪”中的一种,“御婢”是指与男主人有性关系的奴婢,身份地位高于普通奴婢、低于妾。汉代重孝道,严禁晚辈与长辈御婢有染,否则要按律重处。即便是皇亲国戚,此类行为也要定“禽兽行”罪作“当诛”、“弃市”酷刑的严惩,后果十分严重。

在骄奢享乐的宫廷生活中,末代汝阴侯夏侯颇正直壮年,忍受不了漫长的两地分居和感情寂寞,与父御婢相处生情,演绎了一段轰轰烈烈的不伦之恋。东窗事发后,平阳公主原本不可能容忍,又恰逢此时武帝急欲剪除诸侯势力,政治嗅觉敏感的公主自然不会放过邀功武帝的绝佳机会,严惩夏侯颇势在必行。所以,末代汝阴侯才会畏罪自杀。其实,当时即便夏侯颇不坐罪,武帝也会罗织其他罪名剪除汝阴侯国。武帝即位之初,前朝所封列侯尚存110人。到武帝晚年,包括高祖功臣侯在内的前朝列侯以“坐不敬”、“坐不道”、“坐酎金”、“坐祝诅”等罪名统统被废,无一幸存。

汝阴侯国削除后,汉政府在侯国故地设汝阴县治民,归属汝南郡。失国后的夏侯氏子孙生存状况,文献记载模糊。《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记载,夏侯婴的子孙后裔,后来都改随了平阳公主母家的孙姓。族姓是古代维系家族存在的根本标志,子孙集体改姓即意味着弃祖离宗。若非遇亡族绝命之难,此灭族姓之奇耻大辱是任何一个家族子孙都不愿意忍受的。汝阴侯后裔为什么要自绝祖姓而改姓孙呢?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末代汝阴侯自杀除国后,族人为避灭顶之灾,被迫依附平阳公主改族姓以自救。否则,汉武帝对这一家族后裔的处置,可能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新闻推荐

种麦岁月 张炳峰

陕北种小麦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十多年前的黄河西岸陕北农村,每年农历六七月份,收罢麦子集起麦秸集,庄户人就开始翻麦茬地,预备秋后种小麦。庄户人翻麦茬地主力靠牛。凌晨三四点钟,把牛从圈里赶出来,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