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如何称呼是个技术活

来宾日报 2017-12-15 13:16 大字

说起职场称呼,先来个笑话。

朋友小苏到新单位上班的第一天,经理叫她送份资料给“杨百万”签字。小苏不知道“杨百万”是谁,到了办公室,推门就问:“杨百万?谁是杨百万?”有人答,“我是”。她把资料往人手里一递,这才注意到屋里其他人像看外星人一样看她。回去后,她跟经理嘟囔“我哪儿说错了,他们那么看我”。经理听完过程,目瞪口呆:谁让你直接叫“杨百万”的?原来,这“杨百万”是大BOSS——厂长,当地赫赫有名的明星企业家,因曾创下年利润百万的业绩而得此绰号,人家本名不叫“杨百万”。

经理笑骂小苏:“你就不会叫个‘杨总\’?哪怕叫‘杨经理\’也好啊!”

好在“杨百万”这明星企业家不是徒有虚名,人家气量大,没为这点小事给小苏穿小鞋。

我刚参加工作进国营单位,老爸就拿小西的例子对我千叮万嘱。话说,小西刚进厂实习,见大家都对一个上年纪的工人直呼其名,他也连名带姓叫人家。这工人跟别人都不计较,可小西一叫他,他心里就不痛快。他当面不表现,私底下把小西车好的工件拿去多车一刀,尺寸就对不上,导致小西几次在领导面前挨批。要不是有一回这工人酒喝多了,说了自己给小西使绊子的事,小西恐怕一辈子都不长记性。

这都是20年前的事了,转眼间我也换了好几家单位。记得在前一家公司,听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员工称呼一位大姐为“黄姨”。我吃了一惊,还以为她们是亲戚,后来才知道不是。估计是这丫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位快退休的大姐,便自创了这个称呼。

职场称呼说起来真是个技术活,职位高的,叫某总、某经理还好,职位一般的,只称呼职位又容易显得生分。我在外企工作10多年,跟老板、上司、助理之间互呼英文名,感觉上是平等了不少,省却了相互不尊重的嫌疑,但一个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也拿腔捏调地互叫英文名,总有些不伦不类。

最近两年,我对如何称呼掌握了一个诀窍:见人多叫几声“老师”。一能把对方衬托得有文化,二能表现出自己的谦虚和有修养。不信的话,你也试试?

新闻推荐

市区这些路段易结冰

雪天出行需注意

 
相关新闻